應該有內勁的功勞,難道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小生怕怕,還是不要詛咒他,讓他安心投胎個好人家,不要象自己剛見到他那樣的落魄就好。”
天庭裡一個老頭猛然間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誰在咒我?上天來當個不管事的小官也會莫名其妙的挨人咒罵?誰這麼不想混了?晤,肯定是我那不成才的混蛋徒弟,這死小子真是麻煩,以前為他練武藝費了我老大心思,四處為他尋找好藥築基就不說了,連壓箱底的本事都丟給他,這會還連我上天了都還不讓我安寧,真是混帳小子,等以後再碰到非給他一個好好教訓不可!哦,對了現在不管他先,美仙女有約,我這就來了”
楊風背上不由自主一寒,趕緊散去胡思亂想,說道:“我們趕緊出發,不但要以邊疆塞外民族的鮮血來成就我們的威名,還要觀察各方英豪,這件事可越早越好,當今天下是黃巾造反形成的大亂剛結束,暗流洶湧,可是我們選擇明主的好時機。”趙雲和楊達應了一聲,就一起翻身上馬出發。
在路上楊風和楊達都鬱悶不已,騎馬可是個實打實的技術活,,馬小跑起來的顛簸都夠他們可憐的喝上一壺,更別提坐在馬背上極度讓他們不適應的動不動就左右前後不停的搖晃,他們可沒趙雲那騎在馬上穩如泰山的本事,這個時候可沒有現代經過無數年發展的那麼齊全的鞍具,馬鞍沒有,不過就是搭著塊皮或者布,透過兩根布條穿過馬肚子連線固定,再加上一個布條拉成僅供人上下的簡陋馬鐙。
這兩人一路上那是一個洋相百出,趙雲都被他們兩個逗的笑個不停,最後楊風終於想到把馬鐙改成雙邊才勉強解決了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起碼能夠穩當點坐在馬上不至於搖搖晃晃的不停想要掉下去。
不提楊風嘴裡碎碎唸叨著以後馬鞍和馬鐙要進行怎麼怎麼樣的改進,趙雲和楊達可就看呆了,看了這麼多年,用了這麼多年,都一直習慣了單邊使用的馬鐙,楊風這麼一個小小的改進簡直就是對他們觀念的一個大震撼,不提雙邊馬鐙那一看就知道的好處,令人震驚的是他那奇妙的想法,奇技巧被貶了這麼多年,人們被儒家灌輸技巧無用論到僵化的腦子裡早就沒有了去改進這些東西的心思。
楊風看到他們呆楞著任由馬帶著走的神情,伸出手到他們眼前晃了晃,說道:“回神了,回神了,你們這都是怎麼了?突然就和遊魂一樣。”
趙雲一驚之下回過神來,說道:“風弟你的腦袋怎麼長的,怎麼奇思妙想這麼多,還有你師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改進雖然簡單,但沿用這麼久的慣例被你一改,功用都大不一樣,單單一個穩定作用在戰鬥裡的衝鋒時就非常可怕。”
楊風心裡直髮虛:“我總不能說出我是從千年以後的時代過來的人。”表面上則十分不屑的說道:“我師傅可不象那些個腐儒,只讀死書,抱著董仲舒所改動先賢迎合帝王需要的儒學死不放手,他所學之雜,涉獵之廣,難以想象,他擁有的知識直到他去世我都還沒有完全學會。從遠古起就有聖賢造樂器用來提升精神,神農造農具用來耕作土地,就算近點的來說,沒有這些腐儒所說的奇技巧,他們讀的書簡從哪來,寫字的筆墨紙硯誰發明造出來的,他們出門行走使用的馬車等等,而且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們手裡的武器也是先賢們一步一步從最早的石磨用具中改進出來的,從最早的石頭到青銅,再到現在的鐵製武器,那樣東西不是由那些該死的腐儒嘴裡所說的奇技巧所製造出來的。我師傅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腐儒,除了吟詩做對,舞文弄墨,風花雪月還能做什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還敢自號君子,我呸,孔子親自教授和倡導門下必會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丟掉一半,只學禮,樂,書,才一半也敢號稱君子,真是牛不知角尖,馬不知臉長。”
趙雲和楊達聽完都陷入深思中,回想起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