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攻伐不停,漢朝四百多年積累下來的老底全部耗空,二千多萬的人口最後統一時僅剩下數百萬,青壯剩餘無己,都在內戰中消耗完畢,終於苦果自己一口吞下,塞外民族再一次露出的獠牙不再收回,一口氣將漢人土地全部吞下,剩餘的人們只能作為奴隸生存,雖然最後還是將遊牧民族趕出了中原,但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真正的漢人還剩下多少是個未知數。儒家在這場風潮中也徹底站在了統治者的一邊,只要是統治者需要,任何理由都能從儒家經典中找到,反正其他的文化已經式微,再沒有了任何威脅,統治者也依賴慣了儒家,只要愚民得當,壓迫不嚴,總歸不會造反,只要有口飯吃就行。
楊風收回思緒,想的有點太遠,還是需要仔細思考最後那名袁家人的說話:汝南袁家在漢末歷史也留下了濃厚一筆,四世三公代表著豪門世家的輝煌頂峰,能夠做到這一步的豪門世家寥寥無幾,但透過今天這事來看,遠遠不止這麼簡單,演義裡的記載不足以作為參考,作為光武帝劉秀歷史遺留問題豪門大族的代表,哪可能這麼簡單評價的,應該是歷代積累的家底,準備充足的發動,過分簡單的成功,掩蓋了領導人才能不足的事實才變的剛愎自負,而且戰爭失敗時世家子弟的不足就浮現了出來,經受不起打擊,受到嚴重打擊後就一蹶不振,最後在極度失意中病死,造成袁家的最終衰落,從歷史舞臺黯然退下。
又想遠了,楊風惱怒的狠狠捶下頭,現在的位置是中山,靠近幽州,依靠記憶來說現在那邊是劉虞轄下,看來袁家是意圖擺脫劉家而反過來試圖控制朝政了,甚至更進一步都難說。利用強盜肆意搶掠的問題挑起爭鬥,黃巾剛過去沒多久餘波影響還沒消除,這可以算是個好藉口,借剿滅強盜逐步蠶食到最終吞併,先剪除劉氏在朝廷外的北方助力,然後再直下洛陽
楊風倒吸一口涼氣,好大的手筆,只要掃清北方朝廷的唯一勢力,然後拿下國都,讓皇帝做傀儡,慢慢消除劉氏的影響,最後以袁家代漢是完全可行的。野史記載袁家勾結黃巾,趁勢坐大的可能性以目前的情況看來還是很大的。
歷史啊,總是勝利者在粉飾,無數的事實掩蓋在累累屍骨下。楊風搖搖頭不再去想那些還是考慮自己現實,如果要爭霸天下自己的優勢在於知道大部分歷史程序,內勁大成後武力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政治需要鍛鍊,雖然是學歷史的,但運用起來估計遠遠不是那些人精的對手,最缺乏的是名氣,初來乍到連來歷都交代不清楚,再加上沒有個好出身根本無法招來人才,沒有才名就更加不可能,武名也需要時間來打響,等自己成名黃花菜都涼了,人才全都有主了。而且這時代忠義還是主流,即使抓來也難以說服,看己爭霸這條路是走不通了,只能去依附一個強者,透過他來慢慢影響整個民族,以自己的歷史知識起碼能夠讓這個苦難的民族少走點彎路;那麼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找一個諸侯投靠著,既然不能夠用演義來看待人物那就只能去近身瞭解了,那就做親兵吧。先從最近的公孫瓚開始,劉虞就免了,文弱是他最大的缺點,雖然自己可以在那以武成名,但他一向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根本是治標不治本,不先行打服野狼一般的遊牧民族,光有懷柔是不行的;當然袁家就不用想了,豪門大族招攬的都是有很大名氣的人,象張郃這類遠比顏良,文丑更適合統兵的名將都不重用,自己一介平民去了也只能做個小兵而已;公孫瓚雖然評價也不高,但起碼是豪門旁支子弟,對平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對待遊牧民族也是以強力打擊為主,最起碼自己停滯的槍技在那應該有希望百尺杆頭再進一步,也可以順便為另一時空的苦難人們討一點利息。
草原上賓士著的漢子們身上齊齊一抖打個噴嚏,互相望望,沒感冒啊
主意已定的楊風招手叫來一個村民,問他常山最近有什麼人要去公孫瓚那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