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的這一笑,猶如一道驚雷劃過天際,讓楊廷和的身體猛地一震,寒毛瞬間豎起,冷汗如泉湧般冒出。他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恐懼,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抓住,無法掙脫。此刻,他無比後悔,後悔自己為何沒有選擇辭官還鄉,或是像楊一清一樣外放為官也好啊!
回想起那天與皇帝激烈爭吵後的場景,楊廷和不禁懊悔不已。當時他應該毫不猶豫地離開朝廷,遠離這個是非之地。然而,他卻選擇留了下來,如今才明白自己的決定有多麼愚蠢。面對眼前的局勢,楊廷和感到自己如同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蔣冕還要再爭辯一二再要上前,卻被楊廷和一把拉住,蔣冕不可思議地看著楊廷和,卻見楊廷和上前一步道:“啟奏陛下,衍聖公,聖人後裔,奉至聖文宣王於家廟,歲歲祭祀,歷代朝廷屢次賞賜無非是示朝廷尊孔,而推儒教也。魯府、孔府相互攻訐,鬧得沸沸揚揚、朝野側目,一來使天家宗室蒙羞,二來讓孔家門楣落塵,朝廷置若罔聞,不是什麼好事,伏維陛下揚聖名好學之為,為皇家、為儒教,早早敕書,公平決斷,平抑紛爭。示陛下正大光明之道,敬天法祖之心。”
朱厚照聞言道:“楊先生多慮了,正大光明之道首在光明,敬天法祖之心,必先敬天。朱子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蓋孔聖言論敬天而光明也,如此方推行教化於世界,四方仰慕學習聖人言行,然孔府和魯府之爭,言論大白於天下,眾臣飽學鴻儒之士,熟知聖人言行,治經典,明公理,豈不能分別一二真偽?二府言行使朝廷與聖人會不會蒙羞,眾臣必能分辨。
楊廷和顯得比較著急,接著說道:“啟奏陛下,孔門與儒已經不分彼此,世人皆知孔,儒也。二府爭執非朝廷儒教幸事。”
看著面前的皇帝,楊廷和同樣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忽略了皇帝的感受,才讓今日的皇帝有這般離經叛道的行為。
皇帝沒有自己的親兄弟,所以對待宗室親情很是淡漠,又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做事毫無顧忌。
他現在只是懷疑,懷疑這個皇帝要對孔家動手。
朱厚照仍是面帶著淡淡地笑容,對著楊廷和道:“楊先生此話,朕不能苟同,孔不同與儒也,當世之人,言儒必稱孔孟。聖人後裔之言行與儒教何干?與至聖何干?”
此時大殿中眾臣聽著朱厚照的話,內心都在揣測楊廷和和皇帝的對話,也都隱隱約約察覺出了什麼。
蔣冕上前一步道:“啟奏陛下,衍聖公乃宣聖嫡孫,而宣聖又是萬世名教宗師,歷朝歷代皆崇尚封賞,孔,與常人不同。今圖增非議,朝廷處置不當,恐失士民之心。 伏望陛下念先師創立立儒教之功,公平處置,止銷紛爭。”
郭勳立於一旁淡淡地說道:“臣附議,請陛下遣中官、御史即可鎖拿魯王一系。”
楊廷和、蔣冕二人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郭勳,心中破口大罵:“我們何時要陛下鎖拿魯王,還他媽一系了。”
蔣冕道:“武定侯欺人太甚,我等何時說過要鎖拿魯王一系?”
朱厚照知道這樣糾纏下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正準備要開口制止。
武定侯郭勳不甘示弱反而懟蔣冕道:“不然為何處處開口衍聖公閉口衍聖公。”接著面向朱厚照跪下道:“啟奏陛下,既然御前會議君臣達不成共識,臣請遵內閣楊學士、蔣學士之請,陛下下旨遣中官、內閣、都察院、吏部、禮部等官至兗州、曲阜查明二府所辯,是否屬實,以示朝廷公信。”
真是個妙人啊,這話估計能把楊廷和、蔣冕噎死。
果然楊廷和、蔣冕聞言心中也都暗叫不好,中計了。
楊廷和道:“啟奏陛下,臣等本意非請陛下查明什麼真相,原先陛下下旨衍聖公府,領其前往魯府丈田畝,行教化。非是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