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的人情往來,到底有什麼好處?!持續崩潰!
膝關節損傷
劉星澤熟悉了一下手術器械就跟著馬照夫主任去給他當助手了, 這幾天馬照夫打算帶著他刷肝臟的手術,這也是劉星澤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在仁合醫院的時候, 除了那些小手術之外, 確實也是肝臟的手術做的最多。
現代人肝臟真的好容易出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肝了(bhi)。
而劉星澤做手術的時候, 張長蘇的專家門診也步入了正軌, 主要是他和兩個助手之間磨合的差不多了,他們雖然暫時還跟不上他的思路,但做事倒是能夠跟上節奏了,不至於拖後腿。
雖然其實張長蘇覺得自己一個人說不定還更快, 只是醫院的掛號系統,這不是隨便操作一次就能學會的東西嗎?
醫院搞這個本來就是不是為了為難醫生的,操作起來其實並不困難。
不過張長蘇也明白醫院的意思, 給他配兩個助手並不只是為了給他幫忙,最重要的作用還是來學習的。
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 至少在目前, 醫學領域這種跟師學習確實是必不可少的, 是理論轉化成實踐的重要一環。
而張長蘇, 其實也不介意教教他們,就像他當初教導張承志一樣,當然這兩也就是跟他學兩天, 學不了張承志那麼多。
送走上一個病人,助手馬上按鈴叫號,下一個進來的病人是個六七十歲的老人, 被一個年輕男人扶著顫顫巍巍地走進來, 精神看起來很好的樣子。
張長蘇見怪不怪地消毒診脈, 口中問道:“那裡不舒服?”
老人虛弱地道:“膝蓋疼。”
張長蘇繼續診脈:“疼多久了?走路疼還是不動也疼?”
老人道:“活動的時候更疼,不動的時候也疼。疼了好幾年了,但是以前沒有這麼嚴重,也不是一直疼,就是下雨天會比較疼。”
張長蘇換了一隻手繼續診脈,並抬頭看了一眼旁邊站著的年輕男子,道:“疼了好幾年怎麼才來?以前去看過嗎?”
年輕男子尷尬地說道:“這個……我在外地工作,平時也不在家,我爸就一直忍著不說,也不願意去醫院,我這不是剛知道嗎?前兩天我們去看過西醫,說要做手術,我爸不想做手術,就想能不能中醫保守治療。醫生您給看看,我爸要不要做手術啊?”
張長蘇摸完脈,起身挽了下袖子,在老人身邊蹲下,手摸上了老人的膝關節開始檢查,並問道:“兩條腿的膝蓋都痛嗎?”
老人皺著眉忍痛道:“右腿比較痛,左腿稍微好一些。”
張長蘇摸完大概心裡有數了,站起來正想說話,餘光看到兩個助手,道:“你們也看看。”
醫院給張長蘇放出去的號不是很多,一方面是擔心萬一掛號的人不夠張長蘇尷尬,另外一方面也是給他留出教學的時間,如果掛號的患者太多,肯定就要趕時間,沒時間教助手了,這個老人就是今天最後一個患者。
兩個助手便也按照全套流程望聞問切給老人做診斷,完了之後好像有點數,又好像沒那麼有數。
“看出什麼來了?”張長蘇平靜地問道。
他並不像是某些上級醫生那樣疾言厲色,但看起來也讓兩個助手十分有壓迫感,也許是因為……他們確實不確定自己看出來的東西是否能夠讓人滿意。
但不管怎麼說,上級醫生的問題還是要回答的,兩個助手對視一眼,吞吞吐吐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和推測。
是的,推測,他們有挺多推測的,並不確定哪一種是正確的。
在說話的時候,兩人還一直注意觀察張長蘇的表情,但張長蘇的表情並沒有什麼波動,一直十分平靜。
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