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都能象侍奉我一般忠誠地侍奉他嗎?曹德、是勳趕緊躬身表態——這不廢話嘛,那是必須的!
曹操輕輕嘆了口氣,說既然你們不想多說,那我也不好逼之過甚,咱們再來談談相關別的問題吧——“若廢子修,如何處之?”
曹德說你要真想廢黜曹昂,那就封他一個大國,讓他尊榮安養吧。他即便不入你的法眼,也終究沒有太大過錯,再加上你們父子感情向來甚篤——要是鬧出什麼天倫慘劇來,那就不好啦……
曹操說:“朕自當善處子修,恐嗣子不肯輕縱也……”
曹昂原本第一的繼承人順位擺在那裡,他的政治影響力也擺在那裡,將來我的繼承人會不會認為他是個威脅啊?父子相殘是悲劇,兄弟鬩牆終究也是悲劇哪。 你們給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順便又提起了荀攸在病榻上跟他說過的話:“公達以為,當放諸子之國,使尊容優養,不涉國事,乃可無害於社稷,亦不遭嗣位之忌也——卿等以為若何?”
曹德一皺眉頭,說我並不贊同荀攸所言:“人有忌心,乃生刻行,忌心是在,豈易更耶?即以陛下論,設袁紹、劉表尚在,明降陛下,實在州郡,雖無實權,陛下得無忌耶?”好吧,咱們不提死人,再說個活人——“孫權在吳,如陷囚籠,而陛下亦無時無刻不防備之也。陛下豈欲兒孫如是耶?”你希望兒子們除了一個繼承大統外,其他人就都跟囚犯似的苟活一輩子?還不定哪天就掉了腦袋?
“胡不封之遠國,如周建諸侯以屏藩王室……”
是勳說打住,曹去疾你這錯誤可大發啦——“其殷周之際,制度不完,人口不蕃,朝廷所控,唯在虢洛,要服以外,無奈而封建之。然封之小,如漢陽諸姬,併入於楚;封之大,如鄭、齊、晉、秦,乃各霸也——其於國家何益?逮至前漢,制度稍完。人口稍蕃,司隸之地,不再封矣。而封諸王山東、荊揚,亦有‘七國之亂’,逮武帝用主父偃之謀,逐日侵削。終於安靖……”
你不能說曹德傻,國家是要大一統中央集權,還是封建邦國,數千年來都爭論不休,即便到了幾百年後的唐朝,李世民還曾經一度想要把長孫無忌等功臣全都封為刺史,可世襲罔替——名非封建,而實封建也——呢。秦朝二世而亡,當時就有儒生跳出來說。此乃不肯封建之必然結果也;於是漢朝就搞封建了,先封異姓,被迫都給剿了,再封同姓——可誰想同姓也不老靠譜的,很快便鬧出來“七國之亂”……
從景帝、武帝為始,漢朝中央政權開始逐步侵削諸侯之權,到了漢末,所謂的諸侯王就跟空頭侯爵一樣。只是呆在封地上混吃等死,偶爾搞搞祭祀罷了。實權都掌握在中央所任命的王國相、侯國相手中。於是就又有人說啦,漢朝的同姓諸侯要是有力量,哪兒至於有董卓亂政、群牧割據啊,恐怕曹魏亦無以代漢也——這是個血淚教訓,新的朝代必須汲取。
曹德也正是受此影響,趁機為這一觀點來試探曹操的想法——若真封建。說不定他這一支也能給封個實有領土的公國呢。
而且是勳還知道後世之事,曹魏數代而亡,就有人提出來,那是待同姓太苛的緣故,所以等到司馬家上臺以後。立刻改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結果又鬧出來“八王之亂”。是勳是不贊同曹魏待同姓過苛這種說法的,固然曹丕把他幾個兄弟全都圈起來,待遇還不如漢末的諸侯王,可是從曹真到曹爽兄弟,那都掌握著國家大權啊——難道就因為傳說曹真原本姓秦,所以把他這一支都不算姓曹了?
曹休可是正經姓曹的,曹丕、曹叡父子可也待他不薄啊。
曹氏失柄,司馬家上臺,那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所釀成的必然結果,其中就包括曹爽太過肆無忌憚,跟是否封建真的毫無關聯。
是勳是主張大一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