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常凱申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將“攘外必先安內”定為基本國策,並糾集63萬兵力,對紅區展開第四次軍事圍剿。
又比如日本正式開始向東北武裝移民,移民按軍隊形式編組,發給武器,實行邊耕邊戰。那些抗戰勝利後留在東北的日本移民,沒一個是無辜的,因為他們就是軍人或軍屬!
就在周赫煊離開英國的時候,東北抗日救**重創日本關東軍,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關東軍就此展開報復行動,殺害賈家溝、平頂山、千金堡的3000餘村民,製造出滅絕人性的“平頂山慘案”。
當週赫煊乘船抵達上海時,國聯調查團釋出《國聯調查團報告書》,承認東北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否認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是“合法自衛”,確認偽滿洲國是日本違背東北人民意願而強力炮製的工具。從這些內容來看,國聯似乎在為中國主持公道,然而這份報告書還加了一條內容主張在東北建立一種受外國保護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
也即是說,國聯企圖將東北三省變成國際共管區域,從而取代日本對東北的獨佔地位。
就像自家的房子被惡霸強佔,然後請來一群惡霸主持公道。那一群惡霸說,這個房子不是誰專有的,應該拿出來給大家共享。
此報告書一經發布,立即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同時也遭到日本關東軍的強烈反對。
兩國的情況比較微妙,中國和日本政府都傾向於接受國聯的裁定。但中國政府礙於民意沸騰,不敢公開表示支援,而日本內閣則受制於軍部,表現得反反覆覆、唯唯諾諾。
再過半年,日本內閣就要屈服於軍部的威脅,公開宣佈退出國聯,《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因此成為廢紙。
當然,國內也不是沒有好訊息,比如南京政府宣佈推行義務教育政策,並頒佈《第一期實施義務教育辦法大綱》和《短期義務教育實施辦法》。
《大綱》規定:1932年8月到1935年7月為“第一期”,要求各地在此期間設立“義務教育試驗區”,並對學齡兒童採取強迫制不讀書屬於違法。《辦法》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補充:為了救濟年長的失學兒童,可推行短期義務教育,並設立“短期小學”用以掃盲。
整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最努力辦事的恐怕就數教育部了。不管蔡元培、李石曾的派系鬥爭多激烈,他們的目標和理想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救國”!
為了實現教育救國的目標,蔡元培、李石曾及其黨羽,認真制定了各種教育法規。並根據中國糟糕的現狀,想出了各種補救辦法,比如大規模設立“短期小學”來掃盲,結果出現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於是又連忙設立免收學費的簡易師範學堂,專門培養小學教師。
1931年的時候,全國簡易師範學堂的學生人數只有20875人,等到1932年大力推行開來,至1933年這個資料已經猛增到59006人。這批簡易師範學堂裡畢業的學生,很多都走上了小學教師崗位,為後來新中國的掃盲運動貢獻了巨大力量。
從1929年到1936年期間,中國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比較穩定,不說中央政府,稍微腦子正常的地方軍閥都會重視教育。
什麼民國教育經費必須佔財政收入的30%,這種話都是騙人的,只有腦子抽了的果粉才會相信。雖然沒有30%,卻有3。3%(《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資料,1991年版),南京國民政府在教育事業上,做得明顯比北洋政府更好,即便發展緩慢,但至少也在發展。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國的教育狀況才再次跌入低谷。大學和中學老師被拖欠工資屬於常有的事,小學老師更是幾乎領不到工資,許多小學教師只能一邊打工餬口,一邊用滿腔熱血來教書。像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