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的第13航空兵群由索爾指揮,有14箇中隊;中部的第12航空兵群由帕克指揮,有22箇中隊。
東南部的第11航空兵群由特拉福德?利馬洛裡指揮,有14箇中隊;西南部的第10航空兵群由布蘭德指揮,有4箇中隊。
以派爾為司令的陸軍高射炮兵也接受道丁的作戰指揮。到8月初,皇家空軍可用於作戰的飛機為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
8月份生產的1600架飛機中有470架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1940年夏季之前共有19箇中隊換裝了噴火戰鬥機,其中只有6箇中隊裝備的具有西斯帕諾機炮的噴火)。
只有噴火具備抗衡bf109的能力,由於颶風在之前的歐陸戰鬥中表現不佳,因此多數被用於直接攻擊來襲的亨克爾轟炸機。
發動不列顛空戰的是德國空軍的3個航空隊:以凱塞林空軍元帥為司令的第2航空隊,以施佩勒元帥為司令的第2航空隊和以施通普夫空軍上將為司令的第5航空隊。
裝備的主要機種有單引擎me109戰鬥機、雙引擎me109戰鬥機、高空機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集結的作戰飛機共2669架。
德國方面的戰鬥準備,從數量上看有著明顯的優勢。656架bf109e和168架bf110的總共850架戰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海峽對面。
但英國空軍的目標則不是這些戰鬥機,而是多達1200餘架的轟炸機。
因為,只有阻止它進入英國領空,才是主要目的。但對負責英國本土防空任務的道丁來說,數量上的劣勢,著實讓他傷了不少腦筋。
但對英國自身來說,戰爭的局勢未必呈現出一邊倒的架勢。因為,他們有著自己處於優勢的秘密武器——投入實戰不久的“雷達”。
如果沒有了他,可能戰局所帶來的影響是令英國人沮喪的。從30年代開始隨著重視本土防空,英國空軍著手開始了能夠在24小時監控本土空域的計劃。
此時,英國無線電工程師沃森?瓦特利用無線電波在傳播途中遇到金屬物體則隨即“反彈”的原理,把無線電探測原理變為一門實用技術。
1935年2月,在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後的1935年5月份開始,沿英國漫長的海岸線陸續架起了高達70英尺的無線電天線,不分晝夜地對其領空實施了“密切關注”。1940年起正式裝備使用,並以其縮寫被命名為radar(雷達)。
此後,英國空軍逐漸把雷達和戰鬥機的使用關係趨於合理、協調化。更為欣喜的是,它可以定位飛行在狀態下的己方飛機,並引領至敵機出現的空域中。
至此,英國雷達觀測員可以輕易觀測到己方飛機和敵機出現的確切位置,即使進行調遣。
在2戰空中預警方面,用雷達來起到實際效果的,英國可謂是第一家了。
但到此時為止,誰都未曾想到這麼一個帶有天線的“怪物”竟成為阻礙德國實現征服英國計劃的最大障礙之一。
但更為令德國方面不曾預料到的是,英國情報部門已經設法截獲並讀取德國空軍的無線電密碼信件。
雖說當時尚未破解“英格瑪”密碼,但利用密碼解讀機“烏特拉”,把德國空軍使用的密碼體系給順利破解殆盡。
情報方面的優勢部分緩解了數量上劣勢帶來的麻煩,但皇家空軍所面對的依舊是一場殘酷的戰爭。
1940年6月後,在多佛海峽上空即將出現的一場空戰卻遲遲未能上演。
加之以來的是,英德雙方的電子戰、情報戰、心理戰、宣傳戰、口水戰等混為一體的不列顛空戰的前奏。
大不列顛空戰共分為四個階段。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