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戰車設計經驗,因其主體導向還是以兵工署與裝甲兵代表為主,
車體重量一定要控制在12噸以內,這是現在人民黨交通部制定的鄉村公路橋樑承重標準,
道路透過性這一條標準就將裝甲兵內部見過法制Fcm1A重型坦克後出現的多炮塔重灌神教拍在地上起不來。
還想玩50噸的超重型坦克?
30噸的重坦現在都只能在為數不多的主幹道上跑,
打天府的時候是指望大玩具把山撞開嗎?
新戰車必須使用更寬的插銷履帶,降低接地壓強,保證在80%的道路上都能行進。
最大可以爬上35度的斜坡,越過最寬2.8米的深溝,可以在經過簡單準備後進行1.2米的涉水。
孫凱對於這些資料了熟於心,像是報菜名一般口若懸河的說出來,在各種技術細節上如數家珍,已經變成了半個車輛工程專家。
“我們對戰車的速度要求很高,為此專門建造了多種不同懸掛系統的試驗車。
我剛剛開的是捷克人提供的蘇林式板簧懸掛,整體效能還不錯,
就是這類板簧懸掛有速度上限,後面的提升空間不是很大。
那邊趴窩的是換上從美國進口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的試驗車,不過剛剛因為開得太歡發動機出問題了。
我們還在製造使用最新式扭杆懸掛的試驗車,只有最適合我們的系統才會被選中。”
“聽說克里斯蒂懸掛能讓戰車履帶斷了還能跑?”
神機炮校副校長朱銳對於這種充滿傳說性質的懸掛系統十分好奇,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傳說。
孫凱沒好氣的駁斥了這種說法。
“怎麼可能是懸掛系統讓戰車實現輪履兩用呢?
明明是將最後一對負重輪充當主動輪,第一對負重輪充當轉向輪,進行類似於後驅四輪車的行使,和彈簧懸掛沒有關係。
這個功能也是華而不實,在戰場上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轉換,足夠我們被敵人擊毀幾十次了。
更何況失去了履帶後,負重輪更小的接地面積會導致壓強迅速增大,說不定戰車走著走著就陷入泥地中。”
劉瑞圍著停入車棚,等待檢修的新式戰車打轉,彷彿怎麼都看不夠。
帶尾艙的焊接炮塔,帶傾角的正面鋼裝甲,使用了最先進的表面滲碳工藝與合金製造工藝。
主動輪、誘導輪、託帶輪、板簧片、減壓器,他甚至還鑽進戰車中觀察各類儀表,像是一個興奮的孩子看見新玩具一般。
美中不足的是車還不夠大,區區12噸的戰車在二戰中只能劃到輕型偵察坦克中,但放在東瀛恐怕能算上中戰車。
對於一米八的身高來說,車內空間狹小,要是再塞上彈藥電臺,恐怕會更加擁擠。
而且外形上像是小號的九七中戰改,看上去有點不舒服。
但一想起現在隔壁還在折騰八九輕戰車這種屑中屑,心中鬱悶之氣一掃而空,就當是功臣號吧!
“總督同志,辦公室來了兩位南洋商人,似乎想要見見你。”
跟著劉瑞東跑西跑的常務秘書看到總督好不容易面色潮紅的從戰車裡鑽出來,直接上前告知了他最新訊息。
“叫什麼名字?”
劉瑞接過涼毛巾,擦著頭上的汗水,南洋確實要重視,但南洋的華人太多了,除了知名的那幾位,他還真不知道。
在國內大建學校的幾位最為熟悉,小學差點就進了田家炳,高中的逸夫樓,廈門的集美大學。
“一個叫黃奕住,一個叫陳嘉庚,都是馬來亞與星島等地的華人富商,在國內也有不少投資。”
英屬馬來亞的還好一點,隔壁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