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達到33節航速,唯一讓人欣慰的是續航力可以大砍一刀,只要5000海里。
對此,義大利人表示實在是做不到此種臆想方案,就算是達芬奇這類天才設計師出場,也得跪在教皇面前哭訴這些東方的異教徒出了一個比上帝能否造出一塊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還大的難題。
唯一接近的是亞得里亞海聯合海軍造船廠提供的小型戰列艦方案,在給羅馬尼亞設計的偵察艦方案與自己的小型戰列艦方案上融合而成,6門主炮全部前置,將主裝甲帶下移到水線附近,減少副炮佈置,即便如此也超出了3000噸,而且航速只有29節。
劉瑞對葉在馥的設想瞠目結舌,這已經不是現在這個時間段能造出來的,放到21世紀的中船工程師手中也得好好掂量一番,你這是要讓義大利的設計師全都猝死呀!
“實在不行咱們拆分一下,兩萬噸的限制太大了,義大利人與法國人都設計不出來,英國人已經一腦子全都掉到納爾遜深坑中無法自拔,維克斯交過來的方案裡全都是鞋拔子造型。
德國人的設計一如既往的拉胯,他們甚至弄出來只能裝四門305主炮的前無畏佈局。
美國……他們的海軍部直接回絕了我們的請求,似乎對我們在軍事上的合作十分警惕。
鑑於我們的標準可能有一些小小的為難,我們造船局的人一致認為可以將小型戰列艦方案拆成兩部分。”
“一個是針對超標的日本妙高系列重巡洋艦的大型巡洋艦方案,對此可以將指標上調到噸排水量,9或10英寸主炮,使用12萬馬力動力組,最高航速最低標準為32節,配備在12~15公里的巡洋艦交戰距離上抵擋日製203毫米艦炮的裝甲帶。
無魚雷兵裝,縮減水上飛機,佈置在艦尾,保留未來電子儀器與更好的光學觀瞄系統上艦空間,配備適當的3\/4英寸副炮組,能夠抵禦敵方飛機與雷擊艦艇的襲擊的高射炮。
由於日本海軍正在陸續入列四艘新的重型巡洋艦,預計共需要4到5艘該型大巡。”
“另一個則是針對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高速反金剛戰列艦方案,使用14或15英寸艦炮,保底追平金剛級的30節航速,採用16萬馬力動力組,排水量放寬到3萬噸到3萬5千噸左右,配備280毫米的主裝甲帶,上裝與水下部分逐步延伸為8英寸,確保不會被金剛的14英寸炮開瓢即可。
要求能在一對一的戰鬥中擊沉金剛級,考慮到現在金剛級正在陸續進行改造,增加裝甲配置,比叡號被改裝為御召艦,第一批的訂單為兩艘,未來可以追加兩艘。”
“現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中,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重巡洋艦與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華盛頓條約之後,日本一共保留了十艘戰列艦,除了正在逐漸接受改造的四艘金剛級外,其餘的主力艦諸如扶桑伊勢長門等六艘的航速均未超過25節,我們的新艦一旦建成就擁有5節以上的航速優勢,有著可以選擇交戰的自由權,
因此,我們只要打掉四艘威脅最大的金剛,剩下的六艘慢烏龜就只能接受睜眼瞎的戰鬥。
而日本龐大的巡洋艦隊又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輕巡洋艦在夕張號之後再也沒有一艘新船入列,全部都是歐戰時期的平甲板巡洋艦,與英國人向我們推銷的翡翠和E級巡洋艦類似。
我們製造的平遠級輕巡洋艦雖然在主炮數量上略遜一籌,但更大的艦體能擁有更好的射擊穩定性,同時艦橋和桅杆也能容納更多的裝置,還能為未來的改裝預留空間,甚至我們還可以儘可能的佈置裝甲與艙室,增加生存能力。
但日本的重巡洋艦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除了原始設計的古鷹級和青葉級外,四艘萬噸級的妙高階重巡洋艦簡直做到了重巡洋艦的樣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