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算是和中央勢力有比較大的關聯,與日本支援的東北有點衝突,應該不會賣我們的。
至於這個機槍本身的問題嘛,這個彈倉左置設計太逆天了,槍托靠右,準星還靠右,不利於射擊,而且三腳架也太高,結構複雜,可靠性還比較差。
關鍵是槍管是一體式的,所以步兵戰鬥時基本無法更換。而且槍管的散熱片外徑過粗,質量也比較大,還沒有設定提拔或者前護手,如果採用的是兩腳架的話,他的兩腳架沒有收折,定位也沒有支撐定位,兩根腳架經常會隨著慣性哐當哐當響。”
“個人覺得這玩意可以和義大利佈雷塔的機槍爭一下現在最爛輕機槍的名號。”
“美國人的點30勃朗寧M1918輕機槍,這東西可以和瑞士的啟拉利輕機槍放在一塊兒,都算是類自動步槍形制的輕機槍。
勃朗寧輕機槍耐用程度比較好,而且機匣是整塊鋼胚雕刻出來的,十分結實,表面也都是經過專門的防鏽處理,重量來說還比較輕。但發射的是點30的全尺寸步槍彈,後坐力有點大。
按照這把槍的設計意圖來說,應該適用於在一戰的戰壕戰鬥中端起來衝鋒,拿他當輕機槍,屬實還是有點為難了,而且輕機槍的話,射速也有點過慢,自動步槍的話,整體重量又差不多,有15斤重,太大了,定位過於模糊。
如果真要買的話,還是要選比利時FN公司的1930式輕機槍,在勃朗寧的基礎上換裝了重型槍管,勉強算是輕機槍了。”
“啟拉利輕機槍重量比較輕,士兵培訓的話,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將其分解重組,而且重量也還可以接受,八公斤左右。
瑞士那邊說,他們可以為其配備25發的弧形彈匣和50發的彈匣,另外,它可以同時相容圓頭彈和尖頭彈,對咱們來說比較有利,還可以換裝槍管,水平扭轉180度之後就能夠把槍管拿出,同時國內也有現成的生產線,不過零件有點多。我認為這把槍確實挺適合的。”
“哈奇開斯那個彈板輕機槍,咱們就不用討論了,耗的材料有點太多了。
另外丹麥的麥德森確實是把好槍,也算是最早的一批輕機槍了,但是結構太複雜了而且重量也比較大。
至於芬蘭的輕機槍,我看芬蘭人自己都說這槍可靠性不咋地,但是精度非常高,但他的精度又是靠內部結構的複雜和設計來達到的,應該也不適合咱們。
蘇聯人的DP輕機槍加工工藝要求比較低,47發的彈盤使得火力也比其他都要好,但一旦加上這個彈盤之後,重量就比較大,而且也妨礙瞄準,還沒有半自動模式。”
劉瑞看著這個趙括型選手在那裡對各種輕機槍的優劣點娓娓道來,不禁說道:“說來說去,你不就認為咱們就只有啟拉利和的ZB26兩種選擇了唄。”
楊林搖了搖頭,堅定地說:“必須是啟拉利!
捷克輕機槍好是好,但是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說彈匣會妨礙瞄準視線,所以說採用的是左側瞄準,而且丟擲來的彈殼會變形,無法採用復裝。
同時,20發的彈匣容量也比較小,火力壓制性不太好。總體上來說,他們推銷的輕機槍還屬於半成品。
最關鍵的一點,太貴了,報價竟然是300多美元一支,最高的報價能夠達到500美元,要我說,這個價格去英國佬那裡淘一下都可以買2到3挺劉易斯了,而啟拉利輕機槍就更便宜了,捷克的生產成本是700龍洋左右,啟拉利大概200多一隻。一支捷克的錢能夠產2到3支啟拉利,進口價那就更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