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我是空軍驅逐機第七大隊的王海,目前正在駕駛雀鷹驅逐機。”
“根據我這三個月以來的駕駛經驗來看,新型驅逐機有著機身小巧,速度快,加速效能好,爬升能力優越等特點……”
“等等,等等,只有600馬力的發動機,它怎麼做到比閃電飛的還快的?”
馮如對於航空技術的探索還是在歐戰前後,那個時候大家對於氣動外形等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那麼深入。
大體仍然遵循力大磚飛的拍腦袋原則。
只要我發動機馬力夠大,就一定飛得更快,只要我的機翼更多,就一定能飛得更高!
這一套道理在十年前可能還會被奉為圭臬,但近些年的航空技術發展已經是日新月異。
每隔三五年,甚至每隔一年都有可能出現一項重大技術革新!
兩年前還算得上靈活的閃電已經在水平盤旋,翻滾能力等效能方面不如國外新推出的戰鬥機了。
在航發所還在苦苦尋求解決崑崙800型發動機大修時間短,執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時,
英法等國已經拿出了堪用的700馬力航空發動機,
並且在此基礎上深耕,朝著液冷發動機和氣冷發動機兩個方向策馬狂奔,
向著1000馬力,乃至更大的1200馬力發動機攻關。
甚至某些超越時代的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一種全新構造的發動機,
試圖擺脫活塞和螺旋槳無法超越音速的困擾,採取渦輪葉片直接排列的方式,將飛機速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馮司令,這架飛機的每一顆鉚釘,都是在成千上萬次風洞試驗中吹出來的。
整個機身呈紡錘狀,兩段細中間粗,剛好符合伯努利定律。
海鷗翼能更有效的提升整體的氣動效率。
為了讓速度達標,雀鷹在設計時就採用了無開口原則,除了發動機的散熱器和冷卻口外,迎風面上就沒有大的開口了!”
“同時由於機身的尺寸規格較小,整體推重比反而較閃電有所上升,爬升能力大為改善。
而各種行之有效的副翼和襟翼設計,則讓雀鷹在空戰中能夠做出更多的機動動作,更好的搶佔有力陣位。”
“我們在初步熟悉了雀鷹的各項效能和操縱手感後,和高隊長的閃電大隊進行了模擬空戰演習。
在對戰中,我們往往能用更高的爬升率,快速爬升到比他們更高的空域中。
在搜尋到敵機後,利用俯衝帶來的動能使飛機加速,從後方將閃電咬尾擊落。
而在同一高度的水平對戰中,我們憑藉更好的盤旋效能和內外切能力,也能夠取得轉換陣位中的優勢。”
高志航是真的慘啊,當年開紐波特的時候被閃電毒打,現在自己開上了閃電,卻又被新出爐的雀鷹暴打。
就是不知道他開上雀鷹的時候,兩個航空設計所又會拿出什麼樣的嶄新設計?
馮如並不是不學無術的人,相反,憑藉十多年來對航空經驗的深入瞭解和沉澱,他迅速抓住了能量優勢在空戰中帶來的作用。
“這雀鷹真的不錯,又小又猛,單單憑藉外表來判斷的話,誰也想不出它是如此的效能猛獸。”
“嗯,司令員,大隊長,能不能給廠方提點建議?”
“你說說看,是有什麼缺點嗎?”
王海很堅定的點了點頭。
“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是豫章的航空設計所在貫徹無開口原則時太徹底了,以至於機翼和機腹都沒有設定外掛點。
而機身過於小巧導致其內油攜帶量不足,航程也下降到了只有600公里出頭。
如果是換裝前的閃電驅逐機,我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