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抵制日貨的大浪潮下,湖北總督金爾泰不得不開始考慮將漢冶萍煤鐵集團的股權進行回購。
畢竟這一直是湖北地區最重要的鋼鐵煤炭生產基地。
而現在,曾經的漢陽兵工廠甚至要從外省進口廢鋼鐵,才能夠滿足武器生產需要。
這和本世紀初時整個亞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的定位完全不符。
造成這一原因還是因為歐戰之中夏國站隊失敗,成為了徹徹底底的戰敗國。
漢冶萍集團也因此被日資收購,許許多多的粗鐵和鐵礦石直接被運往了日本,成為了日本400萬噸鋼鐵產量的有力支柱。
漢冶萍集團包括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
其中,官辦漢陽鐵廠的歷史最為悠久,早在1893年10月就正式成立了,能夠生產生鐵、熟鐵、貝色麻鋼、西門氏鋼、鋼軌和鐵貨。
預期產量為日產生鐵100餘噸,精鋼熟鐵100餘噸,年產量可達三萬餘噸。
其所使用的大冶鐵礦出產的鐵礦石,在國際上也算得上是優質礦石,但由於鍊鐵之法以及機器上的一系列失誤,導致其所出產的鋼鐵製品反而價高質劣。
同時,受限於鍊鋼所需的焦炭緊缺,年產量實時不能達到預期,這就迫使萍鄉煤礦的開發提上日程。
在煤礦的開發過程中,他們還新建了180華里的鐵路。
從1898年創辦到1904年,共計交付漢陽鐵廠焦炭噸,出煤噸,大大節省了鍊鋼費用。
在1907年時,外國記者就已經較為全面的報道了漢陽鐵廠的生產能力,能夠供給造船,建築和橋樑工程所需的各種結構鋼材,還有鐵軌和鐵釘。
當時的漢陽鐵廠擁有三座高爐,每日能夠生產生鐵大約450噸到500噸,三座平轉爐,每爐可以熔鐵30噸,一座熔鐵10噸的舊爐子,一座金屬攪合機,生產能力約130噸,一座刮軋齒輪機,一座孔及角型軋鋼機,一座軋鋼板機,一座軋鋼軌機,以及為了鋼錠加熱所設定的煤氣清塵機。
在大冶鐵礦的全力供給下,從1906年開始,每年的生鐵產量就能夠達到五萬噸以上,到1907年開始就可以自產各種鋼鐵。
三廠共計僱有工人超過兩萬名,是整個湖北最大的工廠和工人聚集地。
那名記者在報道的最後,對漢陽鐵廠的前途做了十分樂觀的判斷,甚至認為這裡將在不久以後成為夏國的匹茲堡。
但隨著商業經營的愈發困難以及日資的進入,漢冶萍公司在整合了現有資源之後遲遲無法取得突破。
在1900年時,八幡制鐵所的生鐵產量僅有876噸,而當年的漢冶萍公司已經達到了噸以上。
在預借礦價合同成立之後,從1911年開始,大冶礦石輸往日方制鐵廠的數量年年遞增,他們的生鐵產量從1906年就突破了十萬噸。
等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獲得了朝廷大筆撥款的漢冶萍也只能夠產出2.6萬噸鋼,而八幡制鐵所則突破了40萬噸的鋼產量,以一廠之力碾壓了當時整個夏國的鋼鐵生產。
此時,他們已經從一個獨立自主的鋼鐵企業逐步轉變成為了日資的附庸。
對於此情此景,金爾泰準備了兩手方案,他打算在這個方向上與劉瑞他們展開合作,畢竟無論怎麼樣,這也是夏國的利益,不能讓他留到外人手上。
交給此時經驗豐富的太平鋼鐵集團,也好過將國內的鐵礦石白白輸送給日本的高爐。
主要原因還是他發現自己竟然打不過從皖北一路逃過來的張樂飛他們。
青天軍在鄂西北一帶招兵買馬,憑藉當地的山地地形,在那裡稱王稱霸。
即便自己派出了大量軍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