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多日的火力偵查以及對潛水員帶回來的土質進行分析之後,技術人員終於確定了一塊適合作為登陸場的地區,就在樂亭漁港的正對面,昌邑附近。
當時技術人員們還給出了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從都昌附近渡過鄱陽湖,那裡的湖道最窄,同時還有湖心島,可以提前佔領作為出發陣地。
而另一個則是南部的洪子鎮,可以從路上進行策應。
但兩個備選地點都有著各自的問題,北部的都昌湖道狹窄,同時駐紮有大量的贛軍部隊,上岸之後恐怕難以迅速擴大登陸場。
南部則是淤泥厚重,該地灘塗遍佈,湖泊更是星羅棋佈。
如果想要讓部隊從南邊進行策應的話,他們需要面對軍山湖,青岡湖和武陽湖等數個湖泊。
而目前部隊中工程機械裝備量寥寥無幾,能夠用於渡河渡湖的船隻現在都被集中用來準備登陸。
可以說,南方策應部隊推進的最前線也就是這些湖岸了,難以對登陸部隊形成快速有力的支援。
經過再三商議之後,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從樂亭漁港出發,橫渡整個鄱陽湖,從昌邑正面上岸的方案。
在準備登陸戰的最後時間內,起義軍獨立三師和獨立四師的部隊正在加緊的學習操縱帆船和游泳。
別看他們大多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誰規定每一個江河湖海附近的人都要學會游泳呢?
旱鴨子不在少數,即使上面會配發高價製作的橡膠救生衣,但如果一丁點游泳技巧都不會,這件救生衣很有可能會變成索命衣。
那些隨著火車一起過來的兵工署技術人員都在加班加點的改造350噸級炮艇,他們在臨時製造的車間裡面使用種種手段,將特殊底盤的火箭炮安裝在了原先的副炮位置上。
從外面看去,在夜色之中,這幾間車間一直都在冒出電焊所特有的藍色火光,搞得不明所以的附近居民還以為軍中鬧鬼了。
等到第一艘改造完成的火力支援艇重新下水之時,其三座雙聯裝的20毫米副炮被24管107毫米火箭炮一對一替換。
還在底部的鋼板上鋪設了一層厚厚的擋焰板,光是這幾小塊擋焰板就佔了這次改裝費用的30%。
這可是太平鋼廠的最新產品,能夠承受的住接近2000度的高溫,在這些其貌不揚,黑不溜秋的鋼板下面則是一整套複雜的水冷卻系統,用來迅速為鋼板降溫,從而準備下一輪射擊。
不過船上也只能儲備三次射擊的彈藥,而且需要人工手動裝彈,發射速度大致約半個小時一輪。
所以炮艇依然保留了其主炮,兩座雙聯裝57毫米高平兩用炮每分鐘可以打出將近150發炮彈。
但每根炮管在持續射擊100發左右後就要進行冷卻降溫,這也是為何在實戰中這門炮永遠都在使用點射的方式,而非全自動射擊,畢竟出現1到2分鐘的火力斷檔是十分致命的。
不過這門炮到目前為止還有許許多多的小毛病沒能解決。因此在接受了檢修之後,技術人員還是將這些炮拆下,換上了更加簡易耐用的76毫米甲板炮。
而100噸和50噸級炮艇的40毫米主炮則用不著這麼擔心。
雖然兩種主炮都有著博福斯公司的血統,57毫米主炮更多的是採用了自主研發,40毫米火炮則是雙方共同研製的。
兵工署與博福斯公司的合作由來已久,部隊內部廣泛裝備的山野炮均有著博福斯火炮的血統。
博福斯M1922型75毫米山炮還可以共架成為12倍徑105毫米重山炮,山地師的炮團中將其作為火力支柱。
野炮方面也是使用了博福斯拉長到40倍徑的75炮,而之後105毫米的榴彈炮和155毫米的重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