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畫面,可以說是極度舒適。
池州日報社派到這裡的戰地記者當然不會錯過這一畫面,不顧現場被飛機發動機的氣浪吹起的土與塵,抓拍到了空軍史上第一張廣為流傳的攝影照片——《鐵鷹昂首》
高志航的中隊此次共有12架戰機出擊,他們被引導員引導到各自的位置上,在簡陋的土質跑道上排成兩列,最前面的就是中隊長高志航與副中隊長樂以琴,他們的駕駛技術最好,每次起飛都會給後面的同志們打個樣。
隨著各類資料確認無誤,符合放飛條件之後,塔臺透過局域廣播下達了允許起飛的命令。
高志航一馬當先,鬆開了飛機機輪的剎車,發動機也進入到短暫的過載狀態。後面的飛行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長機的襟翼向下偏轉,進入到起飛姿態之中。
高志航此時心情愉悅,還有心情在機載通話裡與樂以琴打賭,看看誰起飛距離更短。
在短短160米的距離內,兩架雙翼戰鬥機一前一後的升上藍天,後面的飛行員也都陸續起飛,但大多還是老老實實等待飛機時速足夠後在升空,而不是像中隊長他們那樣,剛到起飛速度便強行拉昇。
整個中隊除開有兩架飛機出現故障,剩下的在空中重新組隊,編組成5個雙機小隊,低空通場一次後面朝著目標空域飛去。
戰地記者則是在跑道的末端對著已經遠去的編隊瘋狂按動快門,絲毫不在意膠捲的損耗。
在之後的報道《空軍偵察機勇闖龍潭虎穴》中,記者盡情表達了對飛行員的羨豔情緒。
“攬慧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我們對飛天的嚮往自古有之,但那時,人們只會把這當做臆想,或者認為只有仙人才能遨遊九霄。但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然能觸碰到以往幾千年先民的想象上限。駕此等神器,放於周秦漢唐之際,我等皆是仙人!飛天已然不是夢想,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跟隨巡撫大人,踐行科學發展的理念,我們必能一探嫦娥后羿之相思苦。所以,請各位踴躍參軍吧!”
此篇報道一出,原本就十分火爆的徵兵處變得更加水洩不通,各地村落之前甚至爆發了幾年來第一次全村約架,等到警察上門調解之後才發現,純粹是一方炫耀自己村子徵兵名額比隔壁村子多3個。
朝廷的禮部尚書黃天德從報紙上看到之後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裡的人都踴躍參軍,為什麼朝廷來徵兵就百般抗拒,甚至中央軍十幾年前還被叫做賊配軍!
“這世道,怎麼就這麼讓人琢磨不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