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毫米機槍蓄勢待發。一個班的步兵貓著腰,跟在坦克後面,以戰鬥姿態搜尋前進。
就這樣前進了一百米不到,第一個敵人就出現了。
當戰車拐上村裡的主路後,對面的道路上出現了許多零零散散的蘇滬軍士兵,他們大多衣著不整,有的人連帽子都沒有戴就跑了出來,手上倒是全都抓著步槍。
不少人看到鋼鐵戰車後下意識的以為是自家的戰車,還打算繼續回去吃飯喝酒,但坦克的機槍開火聲告訴他們,在戰場上認錯裝備是一件多麼令人難過的事。
機槍戰車掛上一檔,以8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緩慢前進,透過曳光彈痕跡,車長不斷調整操作機槍,將面前的步兵一個個掃倒。
伴隨的步兵班則就地尋找掩體,機槍手將自己的輕機槍架在水井的軲轆上,不斷打出短點射。
另一個機槍小組則直接提起提把,將輕機槍抱在腰間,進行行進間射擊。
而步槍手不斷投擲出自己的手雷,配合手持衝鋒槍的班長進入一間間民房,查詢有沒有敵軍。
坦克與裝甲車被拆分成許多兩輛的小組,各自配備幾個步兵班組,對整個村子展開地毯式清掃,每個小組之間透過車載無線電臺聯絡,無線電在裝甲部隊的鋪開裝備方面,飛虎軍可以說是開了大規模先河。但當這些雜七雜八的訊息傳回指揮部之後,作戰參謀給孫凱報告了喜憂參半的情況。
好訊息是,這邊剛剛還在吃飯,被我們打了個突襲,現在戰備情況肯定不容樂觀。
壞訊息是,之前在偵察報告出現較大錯誤,對面不是一個營,而是加強了裝甲車輛與重炮的一個團,或者說,這原本就是調來支援的15師重炮團,之前偵察到的一個營只不過是其外圍防禦力量罷了。
對此,參謀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最好不要深入戀戰,快打快撤,利用自身的機動性優勢,對該目標展開多次攻擊,逐步消耗實力,最終達到阻擊的目的。
但孫凱直接拒絕了這個建議,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由於裝甲戰鬥群的攻擊過於突然,現在的敵軍還處於低組織度的群龍無首階段,並不能夠發揮出他們的人數優勢。
第二,在巷戰過程中,敵我火力接觸面積有限,不是誰人多誰就能夠取勝,而是看誰能在單位時間與單位區域內投入更多火力。而戰鬥群的自動火力較敵軍更加強大,不僅每個班有兩個輕機槍小組,還將兩名步槍兵替換成了衝鋒槍手,在這種狹窄地形下更具優勢。
第三,戰鬥群的戰士們都接受過完善的巷戰訓練,肯定比對面趕鴨子上架的更能適應作戰環境。
最後一點則是他的心裡話。
“我知道你們也是從大局著想,但有沒有考慮過兵種的發展呢?
騎兵是註定要消亡的,這新時代的鐵騎才是我們的未來,現在裝甲部隊就缺乏一場具有足夠力度的說明戰來證明自己。
就像之前的海軍,打贏了長江炮戰,現在購買驅逐艦和炮艦,擴建造船廠,誰敢說他們?
之前的空偵隊,在帝都上空拼殺出了前線制空權,還協助挫敗了奉系的轟炸,現在新的飛機制造廠也建起來了,咱們寧可吃點虧,放開對英美商業行為的管控,也要引進先進航空技術。
只有咱們吃掉這支重炮部隊,對福建戰局發揮了重要作用,裝甲部隊才能成為陸軍中的老大。
你們難道不想當老大嗎?”
在交流完意見後,孫凱帶隊展開了更猛烈的攻勢,而對面的戰爭機器也逐步甦醒,他們的戰車部隊也在趕來的路上,大夏第一次裝甲交戰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