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許。於是韓道人收拾好剩下的桃肉,拿著兩半的桃核下山回到了自己的住處,自此後每日他都以此桃充飢。後來吃完桃肉後,韓道人常年吸風飲露,或是辟穀,最多吃些野果,再也沒碰過五穀雜糧,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樣貌仍像四十歲的人一樣年輕。
其間,韓道人用那兩片桃杯飲用山泉之時,杯中有了泉水,桃核即刻變得紅潤如新,好像剛剛從桃中取出時一樣,酒中也帶著一股濃濃的桃香,甚是驚奇。後來,這一對桃杯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八十年代的時候,東北長春的一戶尹姓人家中,便有這麼一對桃杯,用之盛酒,普通的燒鍋也勝於陳年佳釀,據說這曾是大內皇宮裡的物件,至於是不是韓道人所用的那一對桃杯,那就無法考證了。
第三章 雲中古都 魚行祖師
天津菜的前身是魯菜,尤以河海兩鮮見長,當年天津衛的魚蝦產業,被稱做魚蝦行,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慢慢的演變成為海貨行。吃這碗飯的人,都習慣供奉一個祖師爺。據說海貨行祖師姓張,但名字已經失傳了,此行業裡的人都稱呼他為“邋遢張”。要說起這邋遢張的來歷,那可就話長了,而且極富民間傳說色彩。
話說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時候,邋遢張還是一介庶民,每天他都會在當時天津城北門外一個叫樂壺洞的集市售賣魚蝦,但收入甚是微薄,只不過勉強維持生計。這是因為邋遢張為人懶散,每天到市集的時間都特別晚,等別的商戶都已經賣完了自己的貨物,他才姍姍趕到,所以他的魚蝦總是賣得很少,賺來的錢也只夠下次進貨之用,於是悄然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早點起來入市賣貨。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邋遢張還沒等天亮,就早早起來趕到了市集上面,到市集後,他發現市集上一個人都沒有,才後悔自己起得太早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放下手中的擔子,等待天明開市。就在這時候,忽然發現在不遠處有一人躺在地上,邋遢張以為是具路倒屍,就點了一盞風燈,壯著膽子走過去,上前一看,原來是位老者,還帶著些許活氣,好像很快就要被凍死了。
邋遢張見狀,立刻把老者背到北大關橋下,生起一堆火,藉著橋洞子躲避寒風。那老者便漸漸甦醒,知道原來是這邋遢張救了自己,就從身上拿出了一顆紅丸相贈,以示酬謝,然後起身一瘸一拐的走了。
邋遢張接過這顆紅丸後沒有太過在意,隨手便放進了隨身的一個布袋當中。時值深冬,有一次邋遢張的魚都被凍死了,忽然他隨身的布袋破了一個洞,那顆紅丸落進了放魚的木盆之中,頓時盆中冰融雪化,凍死之魚都活了過來,並且每條都活蹦亂跳。他見此情景不禁大喜過望。從那以後的每天,都會以低價買來很多死魚回來,再用紅丸將魚變活,然後帶到市上賣掉,藉此富有了起來。
時間一長,同行業裡的人們終於知道了邋遢張的這個手段,都想把這顆紅丸偷了去據為己有。邋遢張逐漸感覺到此事不妙,也擔心被人強取豪奪,竟一狠心將紅丸吞入腹中,從此去向不明,好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
一時之間,海貨行裡傳言四起,紛紛說邋遢張是有道骨的人,而那個瘸腿老者便是八仙中的鐵柺李,特來度他。因此,大夥把邋遢張立為行業中的祖師,希望他保佑同行生意興隆。至今,他的香火仍不絕。
第三章 雲中古都 鬼戲
傳說,渭河邊上有一位放羊的羊倌在山上放羊,忽然山中發生了地震,有頭羊受驚逃入了一個黑漆漆的山洞。羊都是東家的,比起羊倌的命來,羊更值錢,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