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要半天就會被風吹硬。吹上一晚上就會硬的和石頭一樣。

還好磚是之前燒好的,這樣的天很難將磚風乾了入爐。

用青磚和黏土建臺階和入料臺。高爐部分,王川還用青磚當主料。但粘合的部分,王川用石灰和破舊的陶器以及少量黏土用石磨細磨之後,入窯煅燒,弄出了少量的水泥出來。

為了防止崩爐,王川把高爐的外壁建得厚厚的。外壁建成後,用黏土先將內壁塗抹一遍,再用最後一點水泥抹平內部。

高爐底下設出斜漏料口。同時用倒斜的角度接鼓風的陶管。高爐建好,鼓風到位之後,所有的介面還用水泥塗抹了一遍。

高爐建好,廠房也到了封頂的時候。

王川帶著打鐵坊的人開始製作模具。

若是鐵水過關,基本有什麼樣的模具就能做出什麼樣的鐵器來。建立高爐,王川最想做的是犁頭和大鍋。因為犁頭現在基本沒有用武之地,因此王川先弄了大鍋的模具出來。

做鍋的模具王川在後世是看過的。兩個倒扣的模具中間留下薄薄的一點空間。等鐵水到近模具裡,自然冷卻之後,再進行淬火,一個鍋基本就成了。

當然這是王川看到的別人做的場景,還是在後世。等自己坐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東西有多難做。

王川用泥沙混合的泥漿做模具,底層幹了之後,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弄出一個合適蓋在上面,留空厚薄均勻的蓋子來。這個時候,還是嘭卜啦想出了辦法。他用軟些木頭削出了大鍋的形狀,然後直接扣在底下的泥範上,再往上面蓋泥土,捏製上蓋。等上蓋風乾之後,搬開上蓋,拿掉木頭鍋,一個鍋的模具就做好了。

這個方法有用,王川就一口氣弄了十個大鍋的泥範出來。

除了鍋的泥範之外,王川還弄了些刀斧錘鋤等泥範作為樣品。

這一日屋頂建好的時候,又下了一場雪。王川停了課,專門來指揮試煉第一爐。這一次為了確保勝利,投進去的料是用坑燒過海綿鐵。

隨著一筐筐的木炭從入料臺倒入高爐,比虎和樹皮兩人親自拉起了鼓風,高爐上噴出的火焰幾乎把十多米的屋頂都頂起來了。熬人的熱浪把外面的風雪都壓過去了,讓屋子裡的人巴不得把衣服都脫掉。

部落的一眾頭目站在廠房的另一頭看著,個個都看得心驚膽戰的。之前打鐵房的爐火升起來不過一米而已。這火伸起來都有十米高了,真的算是火龍啊。川長老怎麼就這麼厲害,這都能弄出來?回頭是不是可以弄出幾十米的火龍?

比虎和樹皮拉的汗流浹背,王川站在高爐十多米外,暗暗估算著時間,同時看高爐爐體的情況,一有什麼裂紋,立刻就會讓大家撤離。後世高爐崩爐的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自己這半路出家弄的東西有沒有這個風險真不好說。

時間差不多了,王川下令停止鼓風,開出料口。陶板和石板粘成的出料口被人拉開,一股滾燙火紅鐵水就從高爐裡流了過來。

比虎拿過長柄的坩堝,從料口裡勺出一筒鐵水,來到大鍋的泥範前,輕輕倒了進去。

隨後,比虎將坩堝遞給樹皮,樹皮也勺過鐵水,澆築了一個大鍋。如此一輪澆了過去,基本個個百夫長都體驗了一把。

王川和壯牛合力將比虎澆築的第一個鍋的泥範抬了起來,發現裡面的鍋表明光潔,少有沙眼。用夾子夾了起來,用溼布沾水淬火之後,將過夾到門口圍觀的人面前。大家都看得極為驚奇。

王川道:“這東西煮的菜極為好吃,今天我煮一頓,用十個鍋煮,讓大家都好好嚐嚐!”

王川煮的好東西大家都聽過,但現在吃過的人不多,大家停了都轟然叫好。

寬更關心的是大鍋以外的其他器物的澆築情況。他拿著夾子,直接從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