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撿起了過去在電競聯賽上使用的分類方法,先將對手們的對戰風格分類,戰士等級分類,再分組進行整體分析。這樣一來,即使給他準備的時間不夠多,他至少能夠大致地對他們有一個瞭解,不會顧此失彼。
果然如李延年所料,他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戰術佈置,第二天系統就通知他黃金組的小組迴圈賽開始了,他的比賽在晚上八點55分。時間有些晚了,但也沒有辦法,迴圈賽就是這樣的,因為賽事很多,組委會必須在限定時間內讓所有選手比完,所以每天晚上都有二十多場比賽,也就是說平均下來一週內完成迴圈賽,根據各組積分發布晉級名單。
李延年第一場迴圈賽的對手是個id名為“凱爾特人”的第十二戰階的s+級機甲戰士,也是戰網的老id了,聽說上次也參加了銀河之光擂臺賽,打進了前二十,只可惜沒能進入前十。這次很明顯是衝著前十的席位而來,賽前打了幾個月的排位賽,積累了很多經驗,還有一大批高質量的朋友做陪練,實力絕不容小覷。
乍一眼看到“凱爾特人”這個名字時,李延年很不厚道的笑了,但他知道這個凱爾特人可不是他熟知的那個,凱爾特在這個時代的意思是——永不言敗的勇士。對手能起這樣一個名字,至少說明在性格上肯定是個難啃的骨頭,頑強、執著,有毅力,不容易被擊敗。李延年記得他的資料,這人擅長打防禦反擊,骨氣很硬,近戰遠戰都行,銀河、星河、雷鳴三個系列的戰甲都操縱的很好,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短板,是個全面型的選手。
要打敗這樣一個人可不容易,李延年想了想,決定還是要出奇制衡,而且必須以快打慢,不能被對方的節奏帶走了,如果讓他拖到五分鐘以上,他的贏面就非常弱了。
心裡有了打算,系統進行倒數時李延年快速調整熟悉,最後三秒入手一把三項聚能粒子刀,插在了背後,一臉的肅穆,落地後略顯緊張地看向周圍。這張地圖系統隨機判定由“凱爾特人”選擇,他則挑選了非常規比賽地圖——傀儡山丘。
山丘類地圖李延年打的不少,可也算不上很多,因此落地時的確有些忐忑,但還不至於緊張。但他的動作卻故意慢了幾拍,這是為了給對方造成第一印象,讓“凱爾特人”覺得自己選擇的地圖讓他發憷了,從而放鬆一些警惕。
“凱爾特人”果然沒有像前幾場那樣等著對手先攻擊,而是掌握了主動,一個瀟灑利索的莫倫小跳往半空中一躍而起就朝著他這邊衝了過來。莫倫小跳和莫倫大跳都是莫倫上將創造發明出來的騰空步伐,要求操縱者有快速的動作銜接能力,超高的手腳協調能力,不然是做不出來這樣高幅度的騰空小跳的。也因為有這樣一個小跳的動作,“凱爾特人”只在七八秒內就竄到了李延年的面前,抬手甩出一條長鞭,正是李延年曾經使用過的武器。
在知道對手喜歡用鞭之後,李延年就把目光確定在粒子刀或者黑隕刀上,這兩把刀具有利刃能砍斷光鞭,但卻是以短搏長,並不具備太大的優勢,而“凱爾特人”又練就一套獨特的鞭法,在控制距離方面相當厲害。
李延年在最後三秒準備時間買了一把三項聚能粒子刀,這個時候卻不打算要用,側身一個莫倫大跳接連兩個莫倫小跳便從他面前一閃而過,繞到他的背後,起手打出一枚能源彈,瞄準的是他的肩窩。
“凱爾特人”反應奇快,懸跳閃避而過,將能源彈插入了泥土裡,順手從距離自己不過三步之遙的地方拉過那一個傀儡,擋在自己身前。這張地圖的特點,就是隨處可見木頭製作而成的人形傀儡,這些傀儡和真人比例是一比一,並不能完全遮擋住一個戰甲,但它只能要遮擋住關鍵部位,例如脖頸、頭、關節處,也能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困擾。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