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形勢也發展到那個時候了,光緒皇帝決定變法。於是有了戊戌百日維新運動。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戊戌變法過激。實際上我們看看,康有為他們在自己的文章中宣傳要立憲,要君主立憲。但是一到變法的時候,他們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所以那些變法的法令沒有一條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不提這個。他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反對力量已經很大了。變法條令主要是發展工商,允許民間辦廠。中國從前是不允許民間辦現代化企業的。
康有為他們認識到新學不新,就是西方的那種學校在中國辦得很艱難,讀書人都不願意上西式學校,還要走科舉道路。他們認為這束縛了中國知識界的心靈,要廢除的話,應該廢除這個。但是在戊戌維新的時候,絕對沒提出這個。他說,我若是提出這個,就斷了天下讀書人的生計了,會群起而攻之的。我只能一步一步來,先改變科舉的內容,不考八股,改成考策論。
所以,這些提法很溫和的。
雖然光緒已經親政了,但是這時的實權還是在慈禧手中,哪個重大事件、決策,光緒都要到頤和園去請示慈禧。慈禧搞權術確實厲害,她開始對這些並沒有提任何反對意見,也沒有表示贊成,只是說你看著辦,你覺得對我們大清王朝好,就可以辦。但有兩點是不能變的,一個是禮儀不能廢,(可以看出中國始終把這個看得最重)一個是服裝不能變。餘下的你都可以看著辦。
以慈禧為首的後黨和以光緒為首的帝黨,一直在爭權奪利。帝黨主張變法,後黨從觀念上實際是反對變法的。但慈禧很老練,她不動聲色。變革總會出現失誤,她等到出了事的時候才會說話。這是搞政治的人的一個手腕,也是搞政治的一個規律,總要得到適當時機才會說話。
慈禧採取了三個措施——現在分析是很厲害的——第一,她把自己的親信榮祿任命為直隸總督,這就是把京城附近的軍權收歸自己手中了。第二,她強迫光緒把翁同和給開了,當時帝黨兵沒有多少權力,唯一掌了特別大權力的就是翁同和,他權力大,又是光緒的老師,又跟康有為直接聯絡,所以趕走了他,帝黨的力量大大削弱,而且光緒和康有為之間沒有了橋樑。第三,以後凡授二品以上的官職,接受者要到慈禧跟前謝恩。你想啊,慈禧已經把權力交給光緒皇帝了,二品以上大臣謝恩按照道理應該到皇上跟前謝恩的,但是慈禧這麼說,這實際是給官員一個訊號:你們不要以為權力在皇帝那兒,實際是我控制局面。那些大臣都在官場上混了很多年了,都明白這個意思,知道是慈禧控制實權。
維新派做了兩件事,卻使保守派的勢力大增。第一,就是維新派沒有力量提出政治改革,於是提出行政改革。那時清政府財政很困難,政府機關裡養著大批的閒散官員,有些機構也成了擺設,閒差閒職太多。康有為提出撤掉這些衙門,那些官員也重新安排。大家可以想見,這一下得罪了多少人,很多人跑去慈禧那哭訴。第二,有關八旗子弟,八旗子弟生下來就有一份俸祿,不用工作。這些人都靠國家養活,可這時國家已經沒錢了。康有為提出養活八旗的政令也應該去掉。
。 想看書來
中國:被延誤的現代化(6)
這些做法都得罪了大批有權勢的人,使這批人都站到了維新的對立面,而慈禧本身又反對維新。所以,維新運動就推行不下去了。他們覺得很大的阻力在於慈禧,帝黨後黨的矛盾就特別激化。但是歷史上陰謀詭計最深的那部分總是沒有記載,只能根據其他記載來推測,關於這些有各種觀點,我就不介紹了。
總體而言情況是,維新派想透過某種方式使慈禧就範,但這個訊息被慈禧知道了,所以慈禧在9月21號就發動政變,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把光緒軟禁了,捉拿維新派的人,康有為梁啟超在日本和英國大使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