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謂偶然又偶然矣,只可惜不再寫一卷續鮓話,不然必當有好文章可讀也。
遺集卷十二雜文中有《重修思恩縣堂記》,述由賀縣至思恩事雲:&ldo;再調思
恩,水土惡厲更倍於賀,亢則三冬熱眩,啞不能言,雨則六月生寒,重裘莫
御。&rdo;又《思恩縣開徵記》敘四鄉頭人來輸納情狀,但云:&ldo;屆期果來,老
而皤者,少健者,棕帽者,布裹頭者,徒行者,乘馬者,聚數百十人,率皆
衣青短衣,裸膝跣足,佩環刀七尺於脅下。&rdo;此蓋如下文所云,思恩古屬交
趾日南,為環州生蠻之恆狀,亦並不大奇。文中又有吏白開徵有日之語,則
固有胥吏,豈畫壁者止是皂隸,而吏不在其內耶。《野棠軒摭言》引夏閏庵
所見為證,似是近數十年中事,在康熙三十年頃反不若是之甚,亦不可解。
唯《重修縣堂記》言至廣西後,賓客僕從不習於水土死者二年之內一十八人,
而佟君自己亦遂是年卒於官,時為康熙辛未,年四十有二,此則與夏閏庵所
遇之思恩守志白石運命相同,似前後無甚變化,亦大奇也。
□1941年
1月刊《中國文藝》3卷
5期,署名知堂
□收入《藥味集》
淞隱漫錄
數日前從上海寄到幾部舊書,其中有王韜的《洩隱漫錄》十二卷,我看
了最感興趣。天南遁叟的著述在清末的文化界上頗有關係,其在甲申前後之
意義與庚子前後的梁任公差可相比,雖或價值高下未能盡同,總之也是新學
前驅之一支,我曾略為蒐集,以備檢考,這回買《淞隱漫錄》的原因即是為
此,但是感到興趣則又是別的緣故。我初次看見此書時在戊戌春日,那時我
寄住杭州,日記上記著,&ldo;正月廿八日陰,下午工人章慶自家來,收到書四
部,內有《淞隱漫錄》四本,《閱微草堂筆記》六本。&rdo;其時我才十四歲,
這些小說卻也看得懂了,這兩部書差不多都反覆的讀過,所以至今遇見仍覺
得很有點兒情分。當時所見的乃是小冊四本,現在的則是大本十二卷,每卷
一冊各二十葉。據《弢園著述總目》雲:
是書亦說部之流,聊作一時之消遣,而藉以抒平日之牢騷鬱結者也,
其筆墨則將無同,其事實則莫須有,如目為劉四罵人,未免深文周內矣。
初散編於畫報中,頗膾炙於人口,後點石齋主人別印單行本行世,而坊
友旋即翻板,易名曰《後聊齋志異圖說》圖畫較原刻為工。
此十二冊本篇末常有紅綠紙痕跡,蓋是從畫報中拆出訂成者,可以說是初印,
比小冊便覽多矣,唯披閱一二卷,華璘姑何蕙仙等雖極是面善,而已無復當
年丰姿,此正與重讀盛氏本《閱微草堂》相似,今昔之感固亦寂寞,但眼經
磨練,猶之閱歷有得,不可謂非是進益也。弢園此類著作,尚有《遁窟諫言》
與《淞濱閒話》各十二卷,平日見之亦不甚珍重,今之特別提出《漫錄》,
實以有花牌樓之背景在耳,而轉眼已是四十四年,書味亦已變易,他更不足
論矣。(一月三十日)
□1941年
2月
17日刊《北平晨報》,署名知堂
□收入《書房一角》
列仙傳
郝蘭皋著《曬書堂筆錄》卷三,&ldo;詼諧&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