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申佑平與辛冒真。
將封申佑平為白玉公,封辛冒真為昌平公,皆世襲罔替。
而嶽不群連克八城,也封了個武城侯,亦世襲罔替。
僅在兩位公爵之下。
另還有封侯者三,封伯者十七,封子爵者三十八,封男爵者五十六。
一時間,爵位漫天,人人有功有賞,群臣皆稱讚新帝厚待功臣。
除此外,新帝登基減免天下稅負三成,並提前開辦恩科,為朝廷遴選英才。
諸般大事記下來,嶽不群最終卻辭了官。
朝堂諸般紛擾,著實讓人憂心憂惱。
一出又一出,沒個完了,你方唱罷我登場。
他只求個人世和平,人人皆可安平喜樂。
他這番之所以會幫新帝北伐,其中原因只有三個,其一是申佑平勸說,他的那麼多書信的背後,其實還暗藏了密信,密信通篇勸他反叛,大皇子之所以會造反,也是因為申佑平在背後唆使,併為其出謀劃策,甚至上將軍辛冒真也是申佑平為其遊說來的。
也正因此,新帝才會稱申佑平為文臣功勞第一。
其二原因是新帝北伐征討下德陽後,對未做太多反抗的德陽秋毫無犯,且厚待了嶽不群老父母,及一大家子人,這也是嶽不群反水的原因。
第三,舊帝著實不智,竟然想勾結野蠻人,引野蠻人入關,這一事,為嶽不群最不喜,嶽不群查到這事後,更是下定決心,要投向新帝一方。
還有第四,那就是新帝對他並無太多禮遇,以前沒想到他,關鍵時刻才想起他,正應了那句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而且要他討逆,還給了諸多鉗制,甚至還想扣押他的家人。
如此就更是與嶽不群離心離德。
除此外,嶽不群本就不是忠君之輩,他愛國愛民,但皇帝輪流換,與他有何干。
因此,為了使天下平定,他自然就投了,否則以他的武力,領軍才能,與新帝之軍再戰幾年還是可以的,到時生靈塗炭,實在非他所意。
至於現在的退出朝局,自然是他自己的意願,著實不想再沉湎在這爾虞我詐的朝局上。
而且多年的修行,他與血功之境已然踏上巔峰,接下來只求個魚躍而上。
可他總感覺天地有限,不許他再做突破。
他意圖打破這重界限,這就需得一心一意,潛心修行,著實不該再費心思在朝政上。
對於嶽不群的辭官,皇帝自然是百般挽留,奈何嶽不群心意已決,皇帝最終只能在大筆封賞後,讓他“告老還鄉”。
而朝臣們對於嶽不群的突然辭官,自然是各有表現,但想必大多都是驚喜。
畢竟朝堂上的位置那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嶽不群自願退了,那自然是最好的。
然後,嶽不群便開始“養老”生活,直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