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口口聲聲說要考科舉,但嶽不群卻未退了禁軍之職,而身懷官職者不得參加科舉,一般有官身者,都得辭了官職,才可參加科舉。
嶽不群如今在禁軍中已是治千人的校衛官。
大啟的軍職劃分與大明不同,從低到高分為隊、校、將,其中隊有分小隊,隊正;其中校分為校官,校衛官;而將分為參將,督將,大將軍。
另外隊下還有伍,其中,伍長領五人,小隊領十人,隊正領五十人,校官領百人,校衛官領千人,參將領五千人,督將領萬人,大將軍領十萬人。
在大將軍之上還有大都督元帥,領全國兵馬。
只不過,一般情況下,將以上不得領兵,只虛領官職,待到戰事,才可領了朝廷的虎符,去領受兵馬。
除此外,將官以上者,每隔一年半,就會重調所在營衛,雖然這個營衛也只是虛受在將官名下,但還是得調換,就跟朝廷的三十六府知府,每隔幾年都得輪換一地來任職,或者回中樞任六部職。
因為將官有諸多限制,嶽不群即使有人推薦,也無法在短時間升任,除非有功,或者奏疏入了朝堂上哪位大人物的眼,亦或者被皇帝看中,如此才有機會擢升將官。
而且,嶽不群年齡所限,即使他再優秀,沒有逢上好時候,在這個年紀,也得在校官一職混著,畢竟連那些與國休慼的公侯子嗣也沒有在他這個年紀擔任將官的。
不過嶽不群覺得一個校衛官卻也足夠了。
領著千人,以他如今這份武功,衝鋒陷陣何其簡單,於千軍萬馬中,斬將奪旗都可矣。
禁軍總說有五十萬,但其實只有十萬不到,大啟開國時才有五十萬,而後歷年裁減,最後只餘下十八京營,每營五千餘人。
嶽不群所屬虎威營,虎威營下有五衛,虎威營乃步戰披甲軍,身披重甲,持大寶刀,因此皆的身強體壯之人入伍,而且每日操練都得耗費不少肉食。
想來也正因此,朝廷才會裁撤禁軍,而未免中央武功不足以威壓地方,又留了這十八禁軍京營。
不過這十八京營之操練不曾廢弛,仍日夜有練,且遠京城良家子,多是忠君愛國之士。
所以,有這十八京營在,大啟將來必有翻盤之機。對此嶽不群是深信不疑。
尤其是加入京營後,嶽不群更覺大啟氣數未絕。
如此軍容下,即使大啟有大亂又如何,終將恢復大治。
遙記得,上一世是在五月初八發生的刺殺。
而嶽不群也等到了五月初七。
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這一日,嶽不群在家中洗了把臉,然後便去了虎威營駐軍校場操練兵卒。
但他也只有操練之職,並無呼叫兵馬之權。
若無虎符調令,這裡的一兵一卒他都呼叫不了。
而且這些兵卒可都是穿著重甲的悍勇,還需得呼叫兵庫之令。
不過,嶽不群卻與這些兵卒廝混不錯,這些驕兵悍卒也信服他的武功。
畢竟五十個兵卒渾身甲冑兵器整齊,結成軍陣,也被嶽不群輕易打敗,他們怎會不服。
尤其是聽聞嶽不群那金蛇劍客的江湖名號,更是心嚮往之。
畢竟茶館酒樓都有說書人,前陣子金蛇劍客的名號在京城最響亮的時候,整個京城除了紫禁大內,還有誰沒有聽說過金蛇劍客的大名。
因此,嶽不群很順利地在傍晚操練結束後,邀請了三十個兵卒,請他們協助自己在京城中尋找野蠻人的痕跡。
當然,這找也是偷偷地找,不可能大張旗鼓地去找,畢竟野蠻人大宗師也不是吃素的,到時這些兵卒遇上他可都得一命嗚呼。
找人幫忙也不是要送人喪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