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對於這些國家的問候,南詔國一一發回親切而友善的回應,表明南詔國只會在國內折騰,一切都只是拜月教在瞎搞。
來使皆信了,所以各國的國主皇帝也都信了。
時間很快來到嶽不群二十三歲。
又四年,巫王快不行了。
巫王行將薨逝。
南詔太子急尋南詔太子妃,想娶她為妻,然後他做巫王,林青兒做巫後。
此乃老巫王之令。
巫王之令自然帶到了苗人聖地,交由苗人聖姑,而聖姑也是焦頭爛額,因為她知曉林青兒並不在聖地,更未曾閉關,她出去了。
為此,她也不得不外出尋找林青兒。
以林青兒交予她的信物觸去尋找她。
南詔太子是個有孝心的,他請來拜月教主,請求拜月教主為巫王延續壽命,拒絕鬼神的召喚。
對於如此孝子,悲天憫人的嶽不群自然答應下來,為巫王親自祈福,求得上天“福澤”,煉成一粒仙丹。
巫王在服下仙丹後便精神百倍,重複生機。
但拜月教主與南詔太子說他只跟鬼伯要了巫王半年壽數,再多鬼伯便不肯。
所以然南詔太子早做準備。
巫王仍會薨逝。
而在這時,聖姑也找到了南詔大祭司。
嶽不群因此也知曉了林青兒的去向。
然後他離開了長久居住的拜月神廟。
去往南詔北方。
古蜀之地。
古蜀臨近南詔,如今是大唐疆土,兩國交界設了關卡,一般人難以通行。
而且巴蜀多山嶺,山嶺之高,森林之繁茂,尋常人根本穿越不得,一不小心就會碰上豺狼虎豹,妖魔鬼怪。
但嶽不群入其中卻極為簡單。
一路所過,妖魔鬼怪皆死,無一留存。
最後,他終於抵達了一片河域。
都江。
都江舉世聞名,因此地有一處寶地,都江堰。
不過嶽不群未曾去都江堰,只是去了都江的一條河段所經過一座小鎮。
南詔聖姑在此,而南詔大祭司也在此。
另外,與南詔大祭司在一起的還有一人,一個蜀山弟子。
小鎮不大,僅有五百多戶人,林青兒與蜀山弟子在此間一同生活,男耕女織。
一人棄了劍與道,一人拋去了萬千子民。
頗有意思。
嶽不群遮掩了自身的氣息,所以他們也未曾發現嶽不群的到來,因此也沒有影響到他們“愛情”。
他們的“愛情”發乎情止於禮,尚未邁過那一層,大祭司至今仍未處子之身。
另外,嶽不群也發現那個蜀山弟子有些不對勁。
他必不是尋常的蜀山弟子,其修為不低,根骨更不差,悟性更佳。
他修行蜀山之法,其中境界與嶽不群所修的法門的境界大不一樣,但其修為應當是相當於陰神之境。
這個年紀的陰神,不差了。
但是比起林青兒還是差了許多。
聖姑最後還是找到了他們,聖姑似乎還認識這名蜀山弟子,兩人發生了並不算激烈的爭吵,應當說是爭辯。
而這位蜀山弟子也是在這時才知曉了林青兒的身份。
南詔大祭司!
嶽不群有見於此,也是覺得好笑,但並未摻和進去。
這等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情愛愛事,最好莫要摻和進去,免得殃及池魚,害了自己。
當爭辯到最後,蜀山弟子推門離開他們的住處。
嶽不群則綴上他,跟在他身後。
這個蜀山弟子的年紀其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