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謝謝主持人。”南筱嫋款款而又簡短地致謝,然後也直奔主題,

“窮則變這三個字是數千年來的經典圭臬,我方當然不會就哲學原理表達不同看法。但今天的辯題是‘窮則思變’,這個判斷就涉及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那麼,‘貧困/窮途末路’是否會極大概然地促使人思變呢?我方的觀點是未必,即窮未必使人思變。

下面,我方將詳細陳述具體原因:首先,辯題中這個則字,從語法來說,應該解釋為‘就’,也就是說,對方辯友的立場,應該是‘窮,就會導致人思變’,這個‘則’代表了充分條件。因此只要找到反例,證明有些人窮了也不思變,自然就屬於‘窮未必思變’。

其次,對方辯友或許會說,‘思’代表的是人的主觀內心活動,而非外在有跡可循的客觀行為。因此即使‘思’了,也不一定用行動表現出來。如果這麼解釋,那麼‘窮’在對方辯友看來,或許只是導致‘變’這個行動的‘必要條件’但我方要說的是,即使將‘窮’認定為‘變’的‘必要條件’,同樣是不成立的。後續我們將一一證明。

因此我方的觀點總結如下:窮既不會必然導致思變,也不是導致思變的必要前提。窮與變之間也沒有明確的概然性關係,很多被認為是窮則變的事例中,真正導致變的原因也不是窮……”

“在印度,有數以億計的窮人,他們遠遠活在溫飽線以下,每天的營養攝入根本達不到國際衛生組織定的維生熱量閾值,但這些人數千年如一日,從來沒想過改變什麼。這就是窮不生變的有力證據……”

“在華夏,或者說在全世界各個上進、奮進、機會主義氛圍濃厚的國家。無數功成名就的偉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了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求變不息。他們同樣不是因為窮和匱乏……”

隨後南筱嫋也在陳詞裡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毋庸贅述。總的來說因為對方也還沒展開對攻,反方也不能說得太細,免得給評委們落下過於“我揣測對方會如何進攻”的印象。

行文自然是花團錦簇的,表情神態、語速氣度也拿捏得很不錯。三分鐘的時間,到30秒提醒剛過,堪堪把例證部分說完,然後踩著15秒提醒後,兩句短促地豹尾收關。

“場外功夫倒是不錯,這個陳詞居然不落下風。”正方主力胡彪暗忖,沒想到花瓶們的實力,倒是不像他預料的那麼不堪。

南筱嫋的才能雖然不濟,但是這個開場陳詞著實沒有輸給顏若男。大不了後面自由辯論環節南筱嫋始終打醬油,也值回票價了。

胡彪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躍躍欲試,就等主持人宣佈進入自由辯論環節。

“下面是自由辯論環節,請正方先發言!”

胡彪第一個站起來。

“首先,根據對方的立論,我想提醒對方辯友注意,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窮則思變’,而思當然是一種主觀心理活動,不一定要有客觀行為表現。我們這裡不是刑法學的課堂,不講究‘主客觀相統一’。

所以,我方認為,只要窮有較大的蓋然性促成了‘以行動求變’的客觀表徵,就足以證明‘窮則思變’,至於那些一小撮沒有付諸行動的,只是他們能力不濟,或者說受限於見識,思了都思不出怎麼變而已。”

胡彪這番話一出,評委們和主持人都不由在內心默默嘉許了一下。

這個說辭確實很巧妙,因為一個人的內心是很難去心證的。

按照胡彪這個邏輯,窮了卻沒有變的人,當然極可能是自己能力不濟,做不到,變不了。

想是很想的,只是想了也想不出怎麼幹而已。

同時,這番話也把南筱嫋立論中的第一種假設輕輕抹在一邊,明車明馬擺開戰場,告訴反方:就在第二點的範圍內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