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運輸機,諾以單架載重15噸為計算標準,兩個趟次也就是20個架次,也才300噸補給,要知道朝鮮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單日進攻物資消耗量雖然沒有超過600噸,可顯然也不至於才300這麼一點,但這每天三百噸的額外補給可不會運來就用掉,一日積累一日,直到不能再安排空運為止,少說也能攢下上千噸吧。
“如果每天能夠30個架次,或者是直接用‘巨無霸’戰略運輸機就好了!”裴揚只能在心裡默默唸叨,以高強度的進攻作戰單日消耗600噸為標準,在現有的每日可獲400噸補給的基礎上額外增加300噸,已經算是幸運之極了,再提要求,那顯然也不是這個時候。
兩人暫時商議作罷,緊急作戰討論會議旋即開始,此次會議一改以往慣例,由第八機步師參謀長裴揚來主持,當然這個會議召開也是因為第八機步師,而會議剛一開始,裴揚就做出了極為大膽的新方案介紹,而核心議題就是第八機步師棄守巴拉紹夫。
巴拉紹夫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而第八機步師的進駐其實也並未改變這座城市的危急形勢,最現實之處就在於中蘇聯軍與德軍之間的兵力差距實在太大,而以前的作戰計劃就很簡單,第八機步師守住巴拉紹夫不退,讓巴拉紹夫和薩蘭斯克形成南北兩個德軍難以攻克的“火力點”,而第二集團軍其他部隊則高速插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兩路進攻的銜接脆弱部,分割德軍一部之後完成圍殲,重點突破地點都選好了,就在奔薩。
這個計劃一旦成功,既能取得較大戰果也能充分利用好第二集團軍主力部隊的高機動性,同時還能解另一個“火力點”方向上的德軍進攻之危,並且第二集團軍還與空軍之間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空軍將在第二軍主力穿插分割期間提供及時的、大量的航空兵支援,且同時照顧捍守巴拉紹夫的第八機步師。
然而以前的作戰計劃雖然簡單。可卻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首先就是以第五裝甲師、第六機步師為尖刀的主力部隊能否順利在奔薩取得重點突破,突破之後能否快速深入完成穿插合圍,其次就是薩蘭斯克和巴拉紹夫能不能守住,任何一個失守都將可能造成突防主力部隊陷入合圍境地。
最後就是空地協同是個很難篤定的問題。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下旬,多變的天氣會隨時給航空兵的出動帶來不利影響,第二集團軍之所以不敢貿然讓第二空中突擊旅跟隨作戰,其實也是基於對天氣的不信任以及進攻地域惡劣的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太差),空軍雖然可以保證盡力提供支援。可並不能確保百分之百的及時,所以這場發生在五六月份的戰役只能更多的依靠第二集團軍自己。
當然,還有很多方面是這個作戰計劃沒有顧慮周全的,比如說第八機步師一個重灌的機械化步兵部隊去堅守一座基本像是被整個強拆了一樣的城市,把高機動作戰捨棄掉,迴歸原始的據城堅守?即便第八機步師可以根據實情做出一些防守戰術的靈活變化,可一個機步師能有多大的靈活性。尤其是來襲洶洶的可是德軍第二裝甲叢集,敵我兵力比達到了驚人的十倍有餘,小規模的反擊或突擊作戰儼然如小打小鬧撓癢癢。…;
再有就是讓第二空中突擊旅這樣的高靈活性部隊,尤其極具反裝甲快速突擊作戰能力,卻安排在後方看熱鬧。即使原有的計劃中,完成了穿插合圍之後,第二空中突擊旅會扮演一個快刀手的角色,對合圍中的德軍部隊實施“砍瓜切菜”般的快速突擊作戰,可萬一合圍不成,第二空中突擊旅豈不是空等閒?
而且原先的計劃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朱可夫的蘇聯戰略預備軍到底還能在下諾夫哥羅德扛多久?蘇聯西南方面軍能在薩蘭斯克繼續死守不退?第八機步師能在巴拉紹夫和蘇聯的第四步兵軍有多大的合作默契以至於共同守住這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