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考慮出發點無非是借戰爭之勢增強其在中亞、中東地區的統治力,在東歐、北歐、北非以及地中海地區增強其影響力,其戰略核心就在於穩固既得利益、謀求新利益,亞洲是中國人自己的地盤,日本問題早晚解決都一樣,但歐洲不一樣,共和國搶先一步拿下整個中東並威逼歐洲大陸,這就等同於他們在開闢新的勢力地區,何樂而不為呢?”
杜魯門說完這一點,立馬就話鋒斗轉,言道:“而站在我國的角度,共和國參戰先亞洲後歐洲是符合軍事鬥爭規律的,畢竟任何人無論具備軍事或政治素質都可以顯而易見的知曉,完勝日本遠比完勝德國更為容易,而且共和國一旦參與到太平洋戰爭,這就與我國形成對日夾擊之勢,對日本而言這幾乎相當於後方不保,可以想象的是,在中美兩國的聯手下,最後一個加入到軸心國組織的日本,將必然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法西斯國家!”
“中美雙方的矛盾似乎很大但其實很小,唯一的錯位點便是在於兩個國家的未來戰略考量不同。就我國而言,我們自然希望能儘快擺脫太平洋戰爭這一累贅,日本這條瘋狗撕咬我們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是對反攻歐洲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想盡快解決日本然後反攻歐洲,並爭取以較快的速度徹底消滅法西斯義大利和德國,進而促使整個軸心國體系崩潰,然後我們便能從戰爭的泥淖中脫困,以勝利者的姿態參與到歐洲的戰後重建中來,在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等等方面,都向世界超級強國行列邁進,因為我們本土並未受戰爭影響,我國實力強勁,有能力競爭超級強國。”…;
“可是,共和國早就謀求世界之霸已久,他們不投入太平洋戰爭無疑就是要讓我國遭受更長時間的戰爭折磨和拖累,是讓他們能夠在中亞、東歐、中東、北非等等地區取得不可撼動的‘統治地位’,之後他們才會考慮是否聯手消滅日本並且一同進軍法西斯歐洲大本營,讓直搗魔窟的壓力不至於讓他們獨自承受,雙管齊下既能體現團結一致又能減少單方面進攻的壓力,同時共和國還有很強的信心能夠在戰後的歐洲佔據一席之地而不至於讓我國獨大。”
杜魯門的一席話說得簡單直白,而最終歸結一番的話才是真讓羅斯福聽到心裡去的。
“這份協約雖然表面上看、深層次看,都是共和國對世界霸權覬覦之心的徹底體現,但我之所以建議簽署這份協約,原因很簡單,就因為共和國參戰總比不參戰袖手旁觀更為有利,希特勒都敢在莫斯科投放原子彈了他們都還敢參戰,不僅說明了他們對世界霸權謀取的絕對信心之強大,也證明了他們有必勝之把握,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我們為何不答應共和國的條件呢?”
杜魯門的話直接得已經顯得蒼白,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深意,杜魯門說了半天其實就一個意思,就是既然共和國敢冒‘核戰’之大不韙,那麼對於還沒有掌握核武器的美國而言,那豈非是一件壞事?更何況,共和國這樣一個綜合國力爆強的大國,哪兒會讓美國捐款捐物的扶持,僅僅是一份協約罷了,國家比拼要的是實力而不是什麼協定,人來繁衍至今,國家之間簽署了無數的條約協議,又有多少是真正長久生效的呢?看一看昔日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如今希特勒用核武器毀滅莫斯科的嘴臉,也就清楚協約這種事情是多麼的不靠譜了。
“總統閣下,我認為共和國參戰不管其戰略如何,只要他們參加了反法西斯作戰,多多少少也能為我們減輕不小的壓力,更何況共和國還沒參戰,就因在哈薩克駐軍而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