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的是基礎建設,還沒有達到足夠的實力水平,根本沒有辦法開拓更廣闊的建設領域,而這一空檔期正好適合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籌備工作,當然也是基礎教育事業加大力度發展的黃金期。當自治區真的需要大批大批的高技術人才之時,教育事業的供給能力也就恰好符合要求。當然,這個時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張雨生剛才自己所說的那樣,用時間換取成績。
“剛才總理事說技術開發區內還有大量的研究機構,要是真這麼發展下來,我們不僅可以在培育一批高等教育事業人才的同時,還能利用一所所研究單位創造科研成績。不過這可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自治區能等得起‘少則三五年、長則**年’的奮鬥期嗎?”一位留學生霸佔了一份草案好長時間,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費了很長時間後才說出這麼一個問題,一個明顯是擔心自治區政府承受能力的問題。
這麼一個問題傳入張雨生的耳朵裡,他只能搖頭微笑說道:“這個問題就不是現在我們能夠料想得到的,既然我們能有膽子走上這條復興艱苦路,那能否承受得起的問題就已經不再是問題。而且只要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那根本就不是問題。”
說到這兒,張雨生翻騰了一下自己的檔案包,找出一份資料後說道:“根據最新最詳盡的統計資料,去年我們招入自治區基礎教育學校的學生,也就是第一屆學生有31。28萬人,而今年他們已經升為小學二年級。而新招入的一年級學生即第二屆學生,今年有33。58萬人。你們可以計算一下,在第一屆完成所有學業的那年,我們的教育事業的負擔將達到頂峰,十三個學年也就是十三屆學生需要政府供養,即便每一屆都按照30萬人計算,我們的教育支出將呈直線上升,一直到達近四百萬人的頂峰後維持該數字一直維持下去。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經費將在1928年達到頂峰,每天要供養的學生有近四百萬人。而從去年開始,每年我們都將增加三十萬人的份額,即教育支出佔據政府財政預算的比例必將年年攀高。”
這筆開支賬單算下來,周圍的人都傻眼了。人口總數有近三千萬人的自治區,每年的適齡兒童也就是在三十萬左右,自治區提出的全民免費義務制教育主要就是針對於他(她)們。“平均來計算,一個學生每天就算每天一個雞蛋、饅頭和一碗稀飯充當早飯,而中午和晚飯吃掉三兩肉、六兩蔬菜和七兩米飯,一年提供八套衣服、十六雙夏秋兩季襪子、四雙運動襪、六雙運動鞋和三雙作訓鞋,每年要報廢或者說用掉三支鋼筆、兩瓶墨水、四十個寫字本、五個筆記本、三本教科書。到達中學階段以後的學生,每週還要消耗一些軍用物資。你們算算會花費多少錢供養一個學生讀完為其十個月的一學期?”;
張雨生當著眾人的面,板著手指母不停地盤算這樣那樣的開銷,眾人也是不停地計算著,終於大夥心裡都有了個答案之時,才說道:“去年的教育經費開支是4。5億元,而今年我的預算在9億元左右,到了1928年也就是所謂的最高峰也不過才58。5億元左右,而去年自治區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5億元,教育支出僅佔總值的百分之三點六,隨著我們的經濟體不斷擴大,就算是到了二八年的時候,教育支出也不會超過政府預算的百分之三十。我們有能力有實力繼續這樣的全民義務制教育,當然前提是人數必須保持在每年只增加三十萬人。”
自治區依靠相對於發達的工業生產能力,的確是有那個能力不徵收一分錢農業稅還能免費實行義務制教育的,但就如張雨生剛才自己所說的,必須保證這樣的國民生產總值穩定增加,而每年新增的學生人數限制於三十萬左右,這可能是自治區財力的極限當然也是教育事業不干涉其他方面正常發展的極限,如果沒有超過這一限制,政府拿出的巨大教育支出反而是有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