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遂與蔣、蔡、戴三人共商,應趁日軍合圍沒有合攏之前速率兩軍將士分兩路交替掩護,儘速脫離與日軍接觸,西撤百里,佔領崑山、青陽港、陸家橋、太侖、澱山湖一線,構築第二道防線。為掩護兩軍西撤,令宋希濂率二六一旅由瀏河向太侖轉進。再調孫元良率二五九旅轉往婁塘,又令翁照垣率一五六旅向嘉定轉進。三支軍儘速靠攏,相互策應,據陣死守阻敵東進,掩護兩軍安全撤退。各部依令不消一日一夜,安全撤至新陣地,並連夜構築第二道防線。
(一百五十二)
卻說日軍司令官白川義則定下兩路夾攻之計,實指望能一舉殲滅第五軍和十九路軍將士於吳淞、廟行、江灣、閘北一線,於三月一日在七丫登陸成功後,便即回師卷擊,不料中國軍隊頑強奮擊,日軍死傷無數,在廟行竟然被中國軍隊擊斃第九師團之聯隊長林大八大佐,真是損失慘重。三月二日與植田謙吉、下元熊彌等在吳淞至閘北一線回師時,中國軍隊已經不翼而飛,真是大失所望,知道此兩軍主力未受損失。又聞中國政府軍政部將派數路大軍向上海靠攏,自思,再戰也無必勝把握,遂傳令各部就地駐守停戰,準備和中國方面議和。三月二日白川義則釋出停戰宣告“從現在起,只要中國軍隊不採取敵對行動,日軍可暫駐原地不動,停止戰鬥行動”。蔣、張、蔡、戴四人商議後決定接受日軍停戰要求,遂宣告“現在國際聯盟開會決定,要中日雙方停止戰爭行動。我軍決定,只要日軍不攻擊我方,我方也不攻擊日軍。”緊接著中日雙方在國際調查團斡旋下,中國派出首席代表顧維鈞,日方派出首席代表重光葵,第三方代表美國公使藍博森、法國公使韋理德潯等在美國領事館進行長達兩個月的談判。簽訂了《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本撤軍協議》,內容大致五條:
一、 中日兩國確定五月五日停戰,雙方軍隊盡力在上海周圍停止敵對行動
二、 中國軍隊在上海恢復常態前留駐軍現地。
三、 日本軍隊撤回原防,恢復一月二十八日以前駐軍狀態
四、 日軍撤退區域由中國警察接管
五、 協定簽字之日起即生效。
又有附件三條,大意是:
一、中國同意取締抗日行動。
二、十九路軍換防調其他軍隊駐上海。
三、浦東和蘇州河南岸若干地區不駐紮中國軍隊。
至此,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結束。
卻說日軍司令官白川義則大將動用了十萬兵力、百餘艘戰艦、數百架飛機,採用兩路夾擊之戰術,未能殲滅中國守軍,更未能佔領上海,竟讓中國軍隊從自己眼皮底下不聲不響地突圍而去,心裡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但是國際聯盟要兩國停戰,兩國代表已經坐在那裡談判了,不好貿然行動。又想到,能從談判桌上得到的東西又何必動用武力去爭那個未知數呢?但是不好好整一下中國人心裡憋得難受,好像是對不起自己祖宗似的。可是,又怎麼去整中國人呢?一日終於被他冥思苦想了一個炫耀日本帝國武威、從精神上壓迫中國人的計謀。四月二十九日天長節(所謂天長節就是四月二十九日為昭和天皇的生日,日本國民奉之為天長節,以示祝天皇長壽之意),何不利用天長節之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舉行一次淞滬戰爭祝捷大會,在林大八大佐被中國軍隊擊斃的地方,將該地易其名為大八處,以志紀念為天皇效忠的將領,豈不是可以達到弘揚帝國武威,從精神上壓迫中國人的目的嗎?想到這裡不覺笑了起來,自言自語道:“好,就這麼辦。”遂通知中國談判代表,天長節那天帝國軍人要在虹口公園召開淞滬作戰祝捷大會。中國談判代表當然不同意,日方代表堅持道:“不然的話,日方將退出談判,採取自由行動。”中國談判代表顧維鈞等無奈,只好同意,並轉告蔣光鼐、張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