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我學外語的才能不能說一點都沒有,但是決非語言天才。我不敢在超負荷上再超負荷。而且我還想到,我是中國人,到了外國,我就代表中國。我學習砸了鍋,丟個人的臉是小事,丟國家的臉卻是大事,決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我隨時警告自己:自己的攤子已經鋪得夠大了,決不能再擴大了。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

但是,正如我在上面已經講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爆發,瓦爾德施米特被徵從軍,西克出來代理他。老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戲統統傳給我。他早已越過古稀之年。難道他不知道教書的辛苦嗎?難道他不知道在家裡頤養天年會更舒服嗎?但又為什麼這樣自找苦吃呢?我猜想,除了個人感情因素之外,他是以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想把自己的絕學傳授給我這個異域的青年,讓印度學和吐火羅學在中國生根開花。難道這裡面還有某一些極“左”的先生們所說的什麼侵略的險惡用心嗎?中國佛教史上有不少傳法、傳授衣缽的佳話,什麼半夜裡秘密傳授,什麼有其他弟子嫉妒,等等,我當時都沒有碰到,大概是因為時移事遷今非昔比了吧。倒是最近我碰到了一件類似這樣的事情。說來話長,不講也罷。

總之,西克教授提出了要教我吐火羅文,絲毫沒有徵詢意見的意味,他也不留給我任何考慮的餘地。他提出了意見,立刻安排時間,馬上就要上課。我真是深深地被感動了,除了感激之外,還能有什麼話說呢?我下定決心,擴大自己的攤子,“捨命陪君子”了。

能夠到哥廷根來跟這一位世界權威學習吐火羅文,是世界上許多學者的共同願望。多少人因為得不到這樣的機會而自怨自艾。我現在是近水樓臺,是為許多人所豔羨的,這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我要是不學,實在是難以理解的。正在西克給我開課的時候,比利時的一位治赫梯文的專家沃爾特?古勿勒(Walter Couvreur)來到哥廷根,想從西克教授治吐火羅文。時機正好,於是一個吐火羅文特別班就開辦起來了。大學的課程表上並沒有這樣一門課,而且只有兩個學生,還都是外國人,真是一個特別班。可是西克並不馬虎,以他那耄耋之年,每週有幾次從城東的家中穿過全城,走到高斯…韋伯樓來上課。精神矍鑠,腰板挺直,不拿手杖,不戴眼鏡,他本身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走這樣遠的路,卻從來沒有人陪他。他無兒無女,家裡沒有人陪,學校裡當然更不管這些事。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國家,幾乎根本沒有。西方社會是實用主義的社會,一個人對社會有用,他就有價值;一旦沒用,價值立消。沒有人認為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因此西克教授對自己的處境也就安之若素,處之泰然了。

吐火羅文殘卷只有中國新疆才有。原來世界上沒有人懂這種語言,是西克和西克靈在比較語言學家W?舒爾策(W�Schulze)幫助下,讀通了的。他們三人合著的吐火羅語語法,蜚聲全球士林,是這門新學問的經典著作。但是,這一部長達五百一十八頁的煌煌鉅著,卻決非一般的入門之書,而是異常難讀的。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艱險複雜,歧路極多,沒有人引導,自己想鑽進去,是極為困難的。讀通這一種語言的大師,當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西克教吐火羅文,用的也是德國的傳統方法,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談到過。他根本不講解語法,而是從直接讀原文開始。我們一起頭就讀他同他的夥伴西克靈共同轉寫成拉丁字母、連同原卷影印本一起出版的吐火羅文殘卷——西克經常稱之為“精製品”(Prachtstück)的《福力太子因緣經》。我們自己在下面翻讀文法,查索引,譯生詞;到了課堂上,我同古勿勒輪流譯成德文,西克加以糾正。這工作是異常艱苦的。原文殘卷殘缺不全,沒有一頁是完整的,連一行完整的都沒有,雖然是“精製品”,也只是相對而言,這裡缺幾個字,那裡缺幾個音節。不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