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億的營業額。
實際上遠遠不止於此,電影院可不只是靠賣電影票賺錢的,其他的零食、飲料也是利潤的大頭。
而且觀眾選擇電影院一般都是選離家近一點的,到時候電影上映時觀眾想看《尋龍訣》,結果來到電影院一看沒有放映,可能就會有一部分觀眾轉頭去其他電影院。
而暑期檔那麼多電影,觀眾在別的電影院看完《尋龍訣》說不定會接著看其他的電影,甚至覺得這家電影院哪裡哪裡比較好,以後就常來這家,不去達了。
這樣的話電影院損失的可不就是少賣幾張電影票那麼簡單的了,很有可能會讓一部分觀眾轉投別家。
更何況達集團在全國各地興建了近百座達廣場,旗下的達電影院也大多都分佈在各個城市的達廣場裡。
比如京城的五家達電影院都分佈在各個區的達廣場裡。
豐臺區豐科路六號的達廣場六樓。
潮陽區建國路九十三號達廣場三樓。
石景山區石景山路乙十八號達廣場三樓。
通州區新華西街五十八號達廣場五樓。
一般人們去出門不會就光是看電影吧,看完電影總要吃飯逛街。
電影院損失了一部分觀眾,整個達廣場的人流量自然也會跟著減少。
雖然這個數字和整個達廣場的人流量相比不足一提,不過長時間累積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所以,背後那個出手的人或團體最少付出了三個億以上的代價才讓王建林下令達院線砍掉《尋龍訣》的排片。
如果不僅僅是針對《尋龍訣》,以後自家公司的所有電影都被區別對待的話,那恐怕不是三四個億能做到的。
那麼到底是誰在背後搞鬼呢!
李木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終歸還是自己崛起的時間太短了,在娛樂圈根本沒有什麼人脈。
李木熟悉的公司也就光羨和伯納,王長天還是於東介紹認識了。
其他各大公司的一眾高層也只是在一些宴席、酒會上說過兩句話。
現在遇到這麼大的事竟然連打聽訊息的人都沒有,院線那邊也沒有什麼熟人,要不然倒可以問問。
現在也只能去找於東了,華宜主做影視製作和藝人經紀,光羨主做傳媒,伯納就是國內最大的發行公司,背後又靠著央企保利集團。
保利集團可不光光是做電影院的,旗下涉足房地產、文化、軍用品、礦產資源、民爆科技等多個行業,在全國的都是排的上號的央企,去年總資產就超過三千八百億,年利潤近兩百億,在全國一百一十六家央企中能排進前二十。
於東當年就是和保利集團旗下的東方神龍影業合資成立的保利博納院線,之後更是兼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
背後靠著這麼一尊大佛,伯納公司相應地獲得了保利集團下面的一系列資源,擁有了華億公司年生產10部電影的發行資源、旅遊衛視的宣傳平臺、山和水、千思廣告公司的互動平臺以及保利演藝經紀有限公司的演藝經紀資源等。
伯納的崛起算是借了保利的東風,零幾年的時候最多的一年涉及發行的影片票房佔到當年全國總票房的百分之二十,風頭一時無兩。
想必於東此時應該得到了訊息,以他的人脈估計瞭解事情的始末,畢竟從業二十多年,積累下的人脈不是自己可以比的。
打定主意,李木整理了一下檔案就出門準備去一趟伯納,至少要問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後搞鬼。
第四百零四章 收購AMC
伯納集團董事長辦公室,於東正在盯著面前的檔案沉思。
八月初上映的《穿越火線》是由伯納和光羨合力發行的,他自然也收到了院線那邊發來的詳細排片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