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章 產值

聞晴找到馬書記,現在應該叫馬鎮長了。

年初,公社實行政社分離,建立了鄉鎮政府,馬書記成為雲林鎮的書記,雲林鎮管轄十五個自然村,轄內人口45萬,面積78平方公里,玉林鎮屬於京城,鎮長的幹部職級是處級。

聞晴提出繼續簽訂計劃外糧食收購協議,馬書記叫來農業科的同志,對聞晴說:“我們鎮去年餘糧有2700多噸,當時與你們公司簽訂了高粱、玉米的收購協議,協議的執行情況也很好,為玉林鎮創造了160多萬元產值。”

現在上面逐漸重視工農業產值,各級官員也要跟著上面的指揮棒走,想方設法做大產值,這160萬元佔了玉林鎮農業總產值的15,不算少了。

他問:“今年我們計劃種植高粱、玉米各1500畝,大約有4000噸餘糧,你們要收購嗎?”

聞晴說:“您也知道我們收購的高粱主要是用於釀酒,所以能否推廣糯高粱的種植?”

馬書記問農業科的同志糯高粱的種子和產量怎麼樣?農業科的同志介紹,種子主要從供銷社購買,雖然北方糯高粱種植較少,但生長是不成問題的,賣價比普通高粱還高一點。

馬書記同意糯高粱佔比超過50,聞晴點點頭,說:“如果是糯高粱我們保證收購,馬書記,我還有一個建議,咱們可以在秋天收了高粱、玉米後加種一茬大豆,我們也保證收購,這個主要是飼料廠要用。”

馬書記沒有立即答應,“我們鎮政府商量一下,過幾天給你答覆。”

三天後,馬書記帶話說他們同意種一部分糯高粱,同時秋收後加種大豆,與長夏糧食公司簽訂了協議,急速採購一批糯高粱種子,讓願意嘗試的村民趕緊種下。

這兩三年,農村人還能待在家裡種地,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土地,城市開發也需要人力,土地拋荒,飼料廠要從別的地方採購原材料。

與雲林鎮談好糧食收購,解決了原料問題,聞晴回去與徐勝利一道強化車間管理提高產量,好在產量低的問題不難解決,主要原因是廠裡的工時安排不太合理,機器閒置時間太長,現在調整了上班時間,兩班倒,產量自然翻倍。

聞晴讓後勤部門做好配合,食堂、澡堂都延長了夜間服務,晚上12點還供應熱水、供應夜宵,工人下了夜班如果不願趕夜路,廠裡還可以提供值班宿舍,工人可以睡一覺再回家,白天還可以做點其他事,這樣工人也不反感上夜班了。

聞晴找到陳蕊,讓她幫忙給兩輛貨車上車牌,她父母是汽車公司的,還幫忙給酒廠買了一輛貨車,上牌對他們來說簡單得很,聞晴只花了5000元就搞定了。

把兩輛車開回飼料廠,聞晴找財務科報了賬,這車就算是飼料廠的了,現在買車需要指標,像聞晴這樣直接把掛好車牌的大卡車開回來的不多見。

有了貨車,生產科就能按照每天的產量向糧食公司開調運單,兩個企業按月結賬,聞晴每兩個月向糧食公司供應一批空間糧食,一年差不多4000噸,價值接近200萬元。

聞晴這段時間天天待在飼料廠,徐勝利感覺後面像有一條惡犬在追趕,也不得不天天鑽車間,督促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經過多方討論,飼料廠人事科拿出了新的薪酬制度,工人們按產量計薪酬,浪費或者違規操作扣分扣錢,銷售人員按照銷售額和回款情況拿獎金,到月末發工資、獎金的時候,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就顯現出來,拿得多的固然高興,拿得太的也怨不得別人。

3月份,銷售科一個銷售員一個月銷售飼料20噸,提成就有1000元,獎金超過了廠子、副廠長,齊豔玲提出一個降低成本的方案,廠裡當即獎勵1000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飼料廠的風氣也逐漸向聞晴希望的方向轉變,徐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