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副局長很快把肉聯廠改制問題拿到區工業局內部會議上進行了再次研究,參加會議的主要是幾個局長、書記,重要部門負責人,大部分人都同意聞晴的方案,也有少部分人對把肉聯廠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營廠轉讓給民營企業不滿,在會上反對道:“長夏飼料廠是做飼料的,讓他們來做吃的,是給豬吃,還是給人吃?質量能有保證嗎?”
有的人堅持要按照肉聯廠的賬面價值41萬元賣出去,說道:“這是國有資產,不能便宜給個人,否則就是對不起國家。”高高舉起保護國有資產的旗幟,葉副局長看著說話的人,把名字記在筆記本上,他下來就來查查這傢伙有沒有保護好國有資產。
不過也有清醒的,說道:“賬面價值不是真實的價值,裡面有很多水分,比如收不回來的爛賬,比如並不存在的庫存,這些都不能算。”
區工業局局長劉幀說道:“作為上級管理部門,我們對上對下都有責任,葉局長,你負責去審計肉聯廠,搞清楚他們到底有多少資產多少負債?”
葉副局長點頭應下,說道:“為了公平、公開,我認為可以邀請審計局一起參加析產核資小組。”
劉局長贊成:“對,審計局做這些事情是專業的。”
析產核資小組立即進場檢查,把肉聯廠的賬簿、實物進行了對比,發現問題比想象的還多。
賬面應收賬款200萬元,其中找不到發票、超過訴訟時效的就有159萬元,另外賬齡超過3年的還有20萬元,真正債權債務關係清晰的只有21萬元,而應付款190萬元中,有160萬元都是長夏飼料廠的,其他30萬元是給一些輔料、包裝以及辦公傢俱供貨商的,比較嚴重的是庫存,賬面庫存有60萬元,實際上,已經有30萬元的東西不翼而飛,葉副局長和審計局派來的一位科長找到倉庫管理員,倉庫管理員拿出自己出入庫登記簿,說道:“我們倉庫根本沒有這麼多東西。”
兩相核對,有18萬元的東西沒有出入庫記錄,詢問財務科,財務科答覆他們是根據進貨發票記賬的,審計局的科長一陣無語,重新核對賬簿、登記簿,發現還有15萬元的物品不是腐爛變質,就是貨不對版。
最後按照謹慎、公正的原則審計下來,肉聯廠的淨資產為-110萬元,這還是對土地進行重新評估之後的結果。
葉副局長在局長辦公會上公開析產核資結果,原先反對的人也無法開口,劉局長說道:“目前長夏飼料廠是肉聯廠的最大債主,其他人接手後都需要付給他們160萬元,誰願意?”
又有人建議:“如果肉聯廠破產就不用付這筆錢了?”
葉副局長點頭:“這叫破產逃債,確實有效,不過肉聯廠的工人怎麼辦?肉聯廠將成為四豐第一家破產的國營企業,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肉聯廠轉讓給長夏飼料廠可以說是轉制,可以是創新,如果破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提議逃廢債的人聽這麼說心裡一驚,難道他要說這是領導的責任嗎?還想不想繼續向上爬?
時隔三個月,四豐工業局再次審議肉聯廠轉制問題,大家基本上同意了聞晴的幾個要求,給予轉型後的肉聯廠三年免所得稅優惠,同時50萬元的銀行貸款本息由銀行核銷,經過核算,肉聯廠應收貨款中的壞賬高達80,也就是損失了180萬元,聞晴承諾接手後立即發放拖欠員工的工資,負責逐步償付肉聯廠拖欠的原料款、包裝款和其他欠款,包括長夏飼料廠的160萬元,所以飼料廠最後以1元的價格買下肉聯廠。
至於廠裡的員工,8位廠級領導全部由工業局另行安排工作,54名中乾和116名普通員工實行雙向選擇,最終有大約30的人或主動、或被動離職,退休員工統一交給政府納入社保統一安置。
對於離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