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尤其是在法國已經投降,英國獨木難支的情況下。不能等著德國和義大利在歐洲打敗了英國後,在來接收英法在東方的殖民地,日本人要搶先下手。為此他們可以暫時跟死敵蘇聯人拋媚眼,出賣自己的盟友德國。
日軍內部一直存在著兩種觀念,這兩種觀念不因為中國局勢的發展而變化,因為這些想法是他們在侵華前就一直在爭論的。那就是日軍將來的作戰目標是南下還是北上,北上當然是收拾蘇聯人了,南下則是奪取英法殖民地。這種想法是有來由的,早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學者就已經提出,日本要和列強國比肩,就必須佔領中國,朝鮮,君臨印度。君臨印度,顯然就是要打英國人的主意了。
而現在他們的時機終於到了。
於是壓制了北上的強烈感情,日本跟蘇聯人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就像德國當初跟蘇聯簽訂的那樣。該條約的簽訂,讓蘇聯人暫時放下了可能面臨德日兩國兩面夾擊的窘境的擔憂,也讓日本暫時緩解了北方的壓力,可以放手南下一搏了。
1940年,冬,東北一片寒冷和蕭瑟。
山西大地上也哀嚎遍野,板垣徵四郎的部隊開進了太原,幾十萬中央軍先是撤離到了中條山,山西兩個集團軍也到了呂梁山,塞北軍兩個軍則進入了平型關和雁門關、忻口等要地佈防。
而日軍再次行動了,這次是他們的海軍,目標珍珠港!
三百八十四節 珍珠港燃燒
從二次大戰一開始,世界似乎就忽略了日本的海軍,因為相對於中國脆弱的海防,公認為世界第三,實際是世界第二實力的日本海軍其實沒什麼用武之地。在中國戰場上他們只不過是給陸軍做配合的醬油部隊,可是日本海軍顯然沒有這個意思,在日本軍界海陸軍地位向來高下難判,甚至一定程度上海軍的鋒芒是蓋過了陸軍的。
甲午戰爭海軍是主力,日俄戰爭海軍還是大放異彩,一戰中海軍奔赴歐洲作戰,為日本贏得了瓜分德國殖民地的權力。可是陸軍除了日俄戰爭時候,有點表現外,基本上毫無作為,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像樣的對手。
這養成了海軍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瞧不起陸軍的情況,並且兩個軍中一直有著很深的矛盾,因為資源問題產生的矛盾,這種矛盾其實在世界各個國家軍隊中是共性,只是在日本特別激烈,因為日本的資源問題特別突出。
看著陸軍在中國大陸上一步步攻城略地,驕傲的海軍怎麼可能忍受。他們有自己的計劃,那就是南下,毫無疑問的南下,因為不管是進攻中國,還是北上攻擊蘇聯,他們海軍的作用都得不到體現。只有南下,跟號稱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較量,或者面對公認的不輸於第一的世界第二的美國海軍抗衡才能顯出日本海軍的作用。
軍事上海軍一直在準備,思想上準備了上百年,軍事上準備了幾十年。
而現在政治上也準備充分了,日本政界由東條英機等人執政了,他們是毫無疑問的戰爭主義者,信奉的是魯登道夫的信條,和平不過是兩次戰爭間的短暫休息,戰爭才是永恆。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讓這些冷血的軍官認為,美國遲早要跟日本幹仗。與其被人所制,不如先發制人。
陸軍掌控的軍部,或者說是跟海軍妥協了,或者說是他們認為必須如此了,他們答應了海軍的作戰方式。
1941年,春,中國北方還處在冬季,各個戰場難得的平靜。
但是太平洋熾熱了。
4月10日,太平洋海面上一對龐大的艦隊忽隱忽現,無線電靜默,在波濤中使用傳統的導航前進,並且穿越冒險分子都不願意走的太平洋北方航線,進入了珍珠港海域。
然後珍珠港燃燒了,日軍進攻了珍珠港,這是美國在美墨戰爭以後,本土第一次遭到國外軍事力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