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辯提著燈籠照亮腳下的道路,所謂秉燭夜遊,不過就是在院子裡逛了逛,但在汴京寸土寸金的院子裡,其實也走不了幾步。
歐陽辯笑了笑,將燈籠插在樹上,指著樹下的石凳石桌道:“秉燭夜遊,不如坐而論道。”
聽到論道二字,蘇軾眼睛一亮:“論道……好啊,我最喜歡論道了。”
歐陽辯一聽,頓時渾身汗毛炸起,和這妖孽論道,這是要找虐吧?
歐陽辯趕緊佯裝淡定,輕聲道:“清談誤國,不談沒有實際意義的論題。”
其實他這話的意思是談都不想談,但蘇軾連連點頭:“我也是這個觀點,我們肯定得談有意義的論題,不如談一談義利之辨?”
義利之辨啊?
歐陽辯想了想,這倒是宋朝人津津樂道的論題,因為宋朝人對於商業並沒有那麼抗拒,所以這個論題反而會被經常拿出來討論。
如果是重農抑商的年代,反而討論的必要性不高,畢竟讀書人都瞧不起做生意的人,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呢,大家一起鄙視便是。
不過也不能絕對而言,因為義利之辨的涉及範圍極大。
用後世的語言來說,其實叫道德行為與物質利益的關係。
義,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
利,指利益、功利。
倒是有點意思,但歐陽辯並不想討論,不過這就是這個時代士人的智力遊戲,要想和他們增加感情,這樣的遊戲必須得參加,於是歐陽辯點點頭道:“子瞻兄是怎麼認為的呢?”
說起論道,蘇軾整個人都要發光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至聖先師所說,聖人要求君子義以為上,春秋繁露裡也說,‘正其誼(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所以我的觀點是,君子以義為先,至於利則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蘇軾斬釘截鐵道。
歐陽辯同意道:“子瞻兄說的有道理!”
蘇軾:“……然後呢?”
歐陽辯楞了一下:“什麼然後呢?”
蘇軾有些蒙:“論道呢,你光是同意我的觀點,那叫什麼論道?”
歐陽辯不由得啞然失笑。
蘇軾以為歐陽辯年紀還小,之前沒有嘗試與人論道,所以不知道規矩,倒是息了心頭的爭強好勝之心,安慰道:“沒事,不懂也沒關係,以後我和子由辯論給你看,你看看就知道論道的規則了。”
歐陽辯點點頭道:“以後要請子瞻兄和子由兄多加教導了。”
蘇軾笑道:“互相交流就好了。”
蘇軾息了辯論的心思,歐陽辯卻是起了傾訴的念頭。
“子瞻兄,我有一個朋友,他時常悶悶不樂,原因是他的朋友被人無辜冤殺,但殺人者卻依然逍遙法外,你說他該怎麼辦?”
蘇軾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歐陽辯道:“那自然是報官啊。”
歐陽辯嘆息一聲:“如果連官府都不管這事呢?”
蘇軾霍然起身:“那就告御狀!”
歐陽辯搖搖頭:“若是官家也有意袒護呢?”
蘇軾斷然道:“那不可能,堂堂大宋,總不至於連一個講理的地方都沒有吧?”
歐陽辯突然道:“死的人是一個婢女,犯案的是朝中宰相。”
蘇軾沉默了下來,他想起來了,歐陽辯所說應該是去年的陳執中案。
蘇軾雖然沒有做官,但他是大約懂得的,蘇洵也和他說過,陳執中因為婢女案被貶謫,那麼冤殺婢女的罪行便不再追究了,而真正的殺人者也不會有人去追究了,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
看到蘇軾的神情,歐陽辯大約是明白了,這個神情他在歐陽修的臉上見過,在包拯的臉上見過,也在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