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莘莊發了的訊息,便是傻子都知道,真是黑土地裡刨出了個金疙瘩,誰不眼饞?
二十一世紀的廣告詞兒說,心動不如行動,這會兒蕭山縣的老百姓未必知道這麼句話,卻是早早地開始身體力行了。各鄉鎮的領導們更是像那上水魚兒,一窩蜂地往段縣長辦公室鑽,因為誰都知道新的大棚基地的勘探權在段縣長手裡,雖然最終裁量權還在薛書記手中,這爭取也得從源頭抓起不是。畢竟據可靠訊息,這次新增的兩塊基地,也不過三個村莊,狼多肉少,那絕對是手快有,手慢無。
當然,也不是沒人私下裡抱怨薛書記器量不夠,小腳女人走路,眼前大好形勢,不全縣一窩蜂地上,幹啥還要一步一步慢慢搖,畢竟東北三省,就沒一個地兒搗鼓大棚蔬菜的,不趕緊整出規模,搶佔市場,磨磨蹭蹭等誰呢。不過,有嘀咕,各自也只能放心裡,誰敢去薛書記面前聒噪,活得不耐煩了!
卻說薛向如此小腳走路,當然是有原因的,一來技術配套依舊難以到位,大規模發展顯然不現實,就是荊口地區四年功夫,也不過發展了兩個縣,這玩意兒畢竟是技術活兒,粗製亂造,就易生亂,薛向寧願謹慎些。
卻說,這基地堪選的問題,段鋼和下面人又是打嘴仗,又是拍板凳,好容易定下了五個地兒,今次,便是報上來,讓薛向做最後抉擇。薛向拿過檔案細細一掃,這幾個村莊的地形地貌,便在腦子裡浮現出來。畢竟他在蕭山縣一年多,嚴格算起來,在地頭的時間,比在辦公室的時間多。整個蕭山縣雖大,卻是被他跑遍了。
薛向怔怔看了半晌,心頭也不住嘆氣,可以說段鋼選的這幾個地兒,在全縣範圍來講,已經算是交通便利的了,可最方便的這個,離錦山縣那條主道,還差二十多里,這地兒路怕是又得廢老鼻子勁兒了。
無奈,薛向只得讓段鋼把這事兒先壓一壓,壓到明年秋收起來再說,因為薛向打定主意,要修路了。
說完了問題,那就得說說成績了,嚴格說成績不僅是很大,簡直能用壯觀來形容。
莘莊這兩千多畝大棚,竟然一傢伙弄回了六十多萬,平均一畝田劃了三百多塊,這比種糧食的利潤翻了個跟頭還不止,一季的功夫,就把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給掙回來了。原本這莘莊大棚蔬菜的投資,全是縣裡支付的,想來也是,莘莊一個窮村子,別說六十多萬,就是六萬塊,全村砸鍋賣鐵,也未必湊得出來。
原本縣裡出這筆錢時,下面反對聲浪也是不小,主流觀點是:憑什麼縣裡出錢,給莘莊做好事兒,這薛書記的心也太偏了吧。
第二百四十七章富一世?
薛書記偏不偏心,誰也管不著,只是薛向心中有數,知道如何平衡怨懟,這一季的蔬菜賣得地全部款項,除了一部分發給莘莊之外,其餘的全部收歸縣府財政,衝抵開銷,並列出了明細,以及息錢,在縣府佈告欄裡張貼出來。
此佈告一出,偏心論自然消減,剩下的就是對莘莊的豔羨了,沒辦法誰叫人間那地界兒好呢!
薛向聽完段鋼的彙報,便又和他談起了春節縣府工作的安排,交待他多多費心。段鋼也不是蕭山人,可畢竟家就在花原,來回極是容易,縣府之事託付與他,正是合適。
薛書記有命,段鋼自無不應,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他參加工作以來,最痛快的時間,上面的婆婆不搗亂,反而給予無限的支援,他這小媳婦大權在握,自然把蕭山縣這家操持得風生水起。
交待完春節的事兒,段鋼仍無去意,薛向便陪他扯起了閒篇兒,說著說著,話題便又回到了大棚蔬菜種植上來了。
段鋼道:“書記,我認為,咱們的步子還是小了,我知道您顧慮技術支撐和交通運輸的問題,可現在東北三省,數億人口,多大的市場啊,咱們不趕緊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