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外表雖然跳脫了一些,但沒有把握的事他是不會做的。如今已經不是最初大家對行軍打仗都不瞭解的日子了,已經過了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的時間,公達也成長了許多。”
荀彧苦笑,他能不知道荀攸已經成長了嗎?問題是荀攸在關鍵時刻敢賭,而王弋的賭性同樣很大,這兩個人在一起誰知道會幹出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
在他看來田豐才是一個足夠好的人選,戰略眼光足夠獨到,心思也異常沉穩。
奈何王弋來詢問他更多的不是來徵求意見,而是希望能得到自己的認同。
“主公……”荀彧內心必然不認同王弋的選擇,想要再勸勸。
然而王弋卻給出了一個無法反駁的理由:“文若,想要平定這個亂世光靠才能相當不錯是不夠的,我必須要極致的能力,目前只有公達有這種能力。”
荀彧心中暗探一聲,有這種能力的人不止是荀攸,他也有。
可荀彧看出來王弋在為每個人劃分職能,未來王弋準備管理民政的人安心管理民政,制定軍略的人專心制定軍略,兩種官員的身份不再能隨時轉變。
這種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所有人都能更專心,壞處是這樣很容易埋沒人才。
目前看來是利大於弊,至於未來什麼樣誰也說不清楚。
“既然主公已有斷決,那臣這就去辦。”說著,荀彧打算起身整理名冊,將他認為在民政上表現優異的人留下來。
王弋見狀趕緊將他按在床上說道:“這件事不急,等你修養好了也不遲。”
荀彧想想也是,隨即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有些無奈的對王弋說道:“主公,臣有一事相詢,您可是希望我收那諸葛亮為弟子?”
“啊?”
王弋懵了,荀彧這怎麼就想要收諸葛亮為弟子了?於是解釋說:“我讓他來幫你啊,現在你身邊人手不足,找個人來幫你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其實王弋也是想瞎了心,諸葛亮今年才十歲,即便聰慧過人,可荀彧是冀州別駕,處理的都是三州大事,十歲的孩子能幫的上什麼忙?
名人效應導致王弋盲目迷信,諸葛亮確實是高手中的高手,大才中的大才,說是三國文臣第一人也不算過分。
畢竟文臣中沒人能在保持忠誠的情況下達到諸葛亮的地位。
其他的不說,單單劉備打漢中的時候,以蜀國當時的局面諸葛亮敢讓他隨便浪,浪多久都行便可見一般。
至於他那讓後人詬病的軍事能力也只不過是將一些不是他的功績安在他身上罷了,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是說著玩兒的?
學霸考一百分是因為試卷滿分只有一百,但學霸沒考好不代表只考了個及格,很可能是考了九十五分而已,沒有滿分就是沒考好。
,!
問題是這些事情王弋知道但荀彧並不清楚,在荀彧看來王弋並不是給他找了個幫手,而是給他找了個負擔。
要不是對王弋有足夠的瞭解,荀彧都在考慮王弋是不是在找接替他的人了。
聽完荀彧的理由,王弋非常尷尬。
想想也對,十歲的孩子確實幫不上什麼忙。
可是讓他將諸葛亮送回古今學堂也不合適,當初他火急火燎將諸葛亮接出來,現在沒幾天就又送回去,亮亮不要臉面的嗎?
乾脆心一橫,王弋將諸葛亮叫了進來,並說出了荀彧現在面臨的困難和自己的顧忌。
“你又什麼想法?”王弋看著有些木訥的諸葛亮心中有些感嘆,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少年就要經受顛沛流離的生活。
諸葛亮想了想說道:“若州牧讓我回去學習我便回去,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我在那裡也不認識什麼人,沒什麼丟不丟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