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鋼坩堝爐形成一天之內可以鍊鋼05噸的產能。

高爐鍊鐵,採用大明王朝非常成熟的技術,並不具備什麼創新含量,也不能賺取暴利。但是,“坩堝鍊鋼”就厲害了,可以透過設定坩堝的形狀,直接生產工具鋼、兵器的毛坯,之後稍微令工匠深加工一番,就能夠批次生產的鋼製的工具和兵器。

簡單說,“坩堝鍊鋼”既是產量大,又是利潤極其豐厚的專案。單論以此法制造冷武器而言,就是一塊利潤極其豐厚的市場。

明朝時期從日本大量進口的倭刀,採用的既是百鍊鋼工藝。日本一名職業的刀匠,打造一把質量合格的倭刀少則兩三個月,多則數年時間才能被打造出來。按照半年一把倭刀低效率計算,一名日本刀匠一年僅能生產2把鋼刀。

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後,日本逐步進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代,很多武士階級已經失業、落魄。由於日本的武器消費市場的萎縮,為武士們打造兵器的刀匠們,也混是非常悽慘。在日本當地,一把普通的鋼刀僅1兩銀子,一把名師打造的刀也才10多兩一把。

出口大明則不同了,普通的倭刀能賣到10多兩銀子,一些精品甚至賣到幾百兩銀子一把。日本的十萬名刀匠,很多人都是依賴大明的需求,才勉強養家餬口。

而“坩堝法”就比較變態了,一個爐子一次性製造10把鋼刀毛坯,平均一天練出一爐毛坯高碳鋼武器。這些高碳鋼武器,稍微加工一番,既是比倭刀更鋒利結實的神兵利器。

一個“坩堝法”一年生產100次,可以獲得1000把高碳鋼刀。假設專門配5名工匠,將毛坯進行加工成合格武器。也就是平均一名工匠,一年能夠打造出200把兵器!

“坩堝法”產出武器,效率是他們的100倍,武器的質量比他們耗費心血打造的更高。而價格?呵呵,批發價1兩銀子賣5把,也能大獲其利。零售價一把賣5兩,也註定是搶手貨。

簡單說,“坩堝法”出現後,至少能令日本的職業刀匠們無以為生,加速破產……而倭刀光是在大明的市場份額,一年就超過50萬兩規模。

♂♂

第二二五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

明朝時期,國的鋼鐵冶煉心是在南方,北方的無論開採的礦藏數量,還是高爐鍊鐵的規模,皆不及南方地區。

準確的說,北方的高爐鍊鐵並不甚普及,鍊鐵還停留在小型鐵匠鋪狀態。

而在南方“高爐鍊鐵”之類的先進技術,已經非常普及。尤其是,廣東省更是南方鋼鐵冶煉的心。而廣東省,最繁華的鋼鐵冶煉心,則是位於佛山。“蓋天下產鐵之區,莫良於粵,而冶鐵之工,莫良於佛山”,佛山的鋼鐵,也是源源不斷的向日本、朝鮮、南洋、歐洲等等市場傾銷。市場對於鋼鐵飢渴的需求,刺激了廣東一帶的高爐鍊鐵大為興盛。光是小小的佛山就擁有10多萬名鋼鐵工匠。當地不但鐵匠鋪林立,而且數千人的大型鋼鐵廠,也不勝列舉。

採用“高爐鍊鐵”技術進行大規模的冶煉生產,造成了明朝的鐵價,成為了17世紀的全世界最低。在歐洲,鐵還是相當貴重的物資,而在明朝鐵已經很氾濫。

甚至明朝時期,鋼鐵冶煉根本不是國家壟斷,明朝的鐵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的鐵廠和鐵匠鋪生產出來的。

鐵在明朝是不值錢的,只有鋼才是很貴重!

崇禎年間的1斤鐵零售價大約是100錢,一斤“百鍊鋼”至少是2兩銀子。在後世看來,這種價格簡直貴的不可思議。但是,相對於17世紀而言。這樣的價格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17世紀,歐洲的荷蘭、葡萄牙商人,從國購買鐵,經過長途運輸,販運到歐洲,也能有一倍的利潤。當然,專門販鐵賣,對於這些遠洋商人來說,利益還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