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四十章 “看見”上帝背後的景象

的黎庚不再猶豫,做出了判斷,“海水應該是半透明的,否則我們不可能看得見海上的那些圖形,黑色的話……應該是海洋下面的底色。”

“嗯,應該是這樣。”虞良讚許地說道,見黎庚的想法和自己一致,他也就能夠做出判斷了。

海洋是近乎無色的,所以他可以為海洋染色。

至於染成什麼顏色……

虞良想到了先前在上帝視角看見的平面國東南地區。

那裡的顏色混雜,其中有一些顏色他是記住的,比如銀白色。

如果能找到銀白色的顏料並倒入海中,那麼是不是能夠將大海變成一面鏡子?

正常的大海肯定不行,因為它會起伏,會有大量的水波進行漫反射,無法形成映象,但平面國的海洋不一樣。

既然二維世界沒有“上下高低”之分,又何來“起伏”?

所以只要將一部分割槽域染色成銀白色後,這片海洋就能變成類似於鏡子的東西。

鏡海?

這或許需要不少顏料,或許不需要太多的顏料。

顏料在海水中會進行擴散,而且虞良懷疑這片海洋是可以“一鍵塗色”的。

畫圖軟體玩過嗎?

裡面的油漆桶工具選好顏色後再點選一下封閉圖形,是不是立刻就能將整個圖形的內部塗上顏色?

假如“可視按鈕”存在,這樣的功能理應也存在。

當然,這並不是虞良隨性的猜測,他還有另一個根據。

剛剛在高空看那些城市中的圖形時,他注意到染過色的圖形都不是空心的。

未曾染色的圖形由簡單的線條構成,並且中間是空白的,而染過色的圖形則並非空心。

假如若干條邊都是紅色,那麼這個圖形的內部就是紅色的;假如這個圖形各條邊的顏色不同,那麼內部的顏色就是某條邊的顏色。

按理來說,內部的顏色應該是各條邊顏色的混合色彩,但實際情況並不一樣,實際圖形的內部顏色就是某一條邊的顏色,一模一樣。

按照虞良的猜測,這並不是隨機,而是按照染色順序。

最後染的哪條邊,那條邊的顏色就是圖形內部的顏色。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他剛剛的猜測?

畫圖軟體中的“油漆桶功能”恰恰就是這樣,因為每次填色就會產生覆蓋,所以圖形內部的顏色就是最後一次填色時使用的“油漆桶”顏色!

這樣的話,或許並不需要太多的顏料就能將整片海洋染成銀白色。

就算不行,他至少也能將足夠大的一片區域染成銀白色,就像是一面鏡子一般。

觀察過上帝視角的虞良知道,光就是從上帝視角的反方向傳來的。

簡單說就是平面國的上空就是光源,既然如此——

光線和鏡子就調整出了一個合適的角度,所以這片他打造出來的鏡海將可以對映出平面國上空的場景。

同時也就是……

上帝背後的場景。

只需要再次進入上帝視角,虞良就能看見自己背後究竟有什麼!

是不是所謂的“作畫者”,是不是根源怪談,一眼便知。

假如是的話,他就提前認知到了這個存在,對後續的計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假如不是的話,那就更好了。

這說明那個三維空間中暫時沒有危險,他就可以進入三維狀態,直接出現在三維空間中,對這個空間進行探索。

同時,他也獲得了對平面國降維打擊的能力。

再不濟他也能進行二次“上帝視角”,從更高處觀察三維空間的一切。

這個計劃的執行難度很低,只要完成鏡海,無論結果怎麼樣他都可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