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華人,他們中間很多人已經和他們的首領一樣加入法國國籍,現在都是法國人。
這才對嘛,如果是單純的華人,怎麼可能有如此成就?
如果有脫離遠東那個古老帝國的可能,誰還願意保留民國國籍?
自以為非常瞭解華人的明石元二郎得出這麼個結論。
對於秦致遠來說,明石元二郎想什麼並不值得關注,還是那句話,日本人現階段並不是秦致遠的敵人,德國人才是。
八月中旬,英國人基本上已經取得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的勝利,義大利人開始了第十二次伊松佐戰役,秦致遠也在蘭斯地區重新發動進攻。
這次進攻,在打擊德國人的同時,也給日本人好好的上了一課。
靠待在東亞欺負華人找存在感的日本人終於明白了什麼叫現代戰爭。
戰鬥開始階段,還是連續不斷的炮擊,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炮彈全部都打光的那種。但伴隨著炮擊同時進行的,是坦克部隊的前出,同時還有少量的伴隨步兵,基本上每兩輛坦克一個排那種規模。
陳康健麾下的一部分坦克完成了通訊裝置的改裝,及時加入到戰爭中,新裝備應用最大的好處是坦克車長們通話的時候再也不用冒險從炮塔上伸出腦袋,安全性大大增加。
同時伴隨步兵想要和坦克手溝通也不用再用鐵棒敲炮塔,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步話機,通話就能瞬間完成。
這個“小小”的步話機大概80公斤左右,平時兩名士兵抬著走,戰時一名士兵也能背起來,就是有點吃力過一會就要換人。
這已經是個翻天覆地的進步,戰場通訊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前線步兵和後方炮兵首次完成無縫對接,可以直接指揮後方步兵打擊敵方陣地,可以說有這劃時代的意義。
這一次的戰鬥,陳康健使用了100輛左右的坦克,他現在可不會幹那種“看你人少我就讓著你”的混蛋事,只要是戰鬥就恨不得把手裡的寶全部都押出去。
100輛坦克,加上一個團的伴隨步兵,對德國人的震懾效果極其出眾,以至於當坦克部隊踩著炸點衝上德軍陣地時,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胡蒂爾又不傻,看到秦致遠拿出看家法寶,立即主動放棄陣地。
胡蒂爾也不是明石元二郎那樣的二貨,絕對不會拿德軍士兵的生命去和鐵疙瘩硬抗。
看上去好像一切正常,華人部隊進攻,德國人避其鋒芒暫時後退伺機反攻,標準的“彈性防禦”套路。
但從華人部隊佔領德軍陣地之後,劇本就開始變得不正常。
華人們再次停下腳步,就地修築防禦陣地,準備迎接德國人的反擊。
整整一天,德國人的反擊沒有如約而至,到了晚上,兩眼泛著幽幽綠光的德國人終於蜂擁而至。
胡蒂爾也在進步,在和秦致遠交手的過程中,胡蒂爾的步兵被秦致遠麾下的炮兵炸的慘不忍睹,炮兵陣地被轟炸機部隊幾乎包了圓,胡蒂爾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使用所剩無幾的炮兵,避免再次被轟炸機部隊盯上。
此時的飛機還無法做到全天候戰鬥,天氣因素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只要是晚上,轟炸機部隊就無法出動。
因此胡蒂爾才會選擇晚上反攻,規避秦致遠麾下炮兵和轟炸機的打擊。
看上去,胡蒂爾似乎是找到了對付秦致遠的方法。
第390章 斷言
所謂的“名將”,並不是“一招鮮吃遍天”那種。
只有懂得根據不同的戰場形態擬訂不同對策,無論如何總是能達到戰術目的的那些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名將”。
簡單說,就是隨機應變。
聽上去似乎並不困難,但只有真正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