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司馬懿,他們一個面對西域,一個管治三韓,都有點事兒,一動不如一靜,沒有調換。(注:帝國把長城對出的的西部和中部鮮卑地帶設立一個州,起名為蒙州,再把東部鮮卑故地、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加上高句麗、三韓亦設一州,起名為遼州)
帝國在南方新得領土,與大陸分隔南洋地區,即呂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膜、爪哇、努沙登加島直往東方列島,是為南洋區,歸花木蘭與張靚瑩兩位女總督管治。
中南半島(即今天馬來西亞在大陸的部分、星架坡、越南、柬埔寨一帶),設立南州,歸由法正擔任刺史;
原夫甘都盧國附近(即今天緬甸、孟加拉國)設為緬州,由虞翻以錄尚書事的身份擔任刺史;
印度南方,交由王朗出任事務大臣做總督去管治。
呼呼呼,總算把所有重要官職安排妥當,只待秋天時正式公佈,官員們走馬上任。
接下來,蔡皇后、曹皇后代帝明發上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以免隨著經濟的發達,大家窮到只有錢,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丟光了,沒有思想、道德觀念,胡作非為、泯滅良心……
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宣佈帝國除了春節、國慶節放假之外,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都列入正式節日,放大假,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端午賽龍舟,均放假一天,由官府資助,鄉議局主辦,大肆慶祝,清明節更是連放三日,追思祖先,緬懷先人在艱難的時期,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和得到的不朽成就!他們的功業永遠不會被抹殺,將永垂史冊!
清明節,大辦特辦,一則是每家自己祭祀自家祖宗;二來是官府出面,祭祀出於本地,作出卓越貢獻的先輩聞人;三是全國性的民族英雄。
象建業鐘山的忠烈祠,供奉著為帝國征戰捐軀的英靈,皇帝每年,都在他們面前深深三鞠躬,他若不在,則由兩宮皇后代他行禮!
三皇五帝、介子推(清明因他而來!)、漢武帝、衛青、霍去病、陳湯(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些閃光的名字,均入先賢祠,撥出官款,各地均興建,每年清明,均要祭祀。
在所有的名字當中,有一些名字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漢代的和親女子,嫁往匈奴的苦命女人,可憐她們弱質懺懺,身負使命,前往沒開化的匈奴或者西域,嫁與胡人,更有甚者,當她們的丈夫死去後,知書識禮的她們往往要嫁給繼子……
那些和親女子,告別了故鄉與親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好年華虛擲在虎狼之域,內心的彷徨與悲痛何極!可憐一縷縷芳魂,都消散在北國呼嘯的寒風中!
她們為漢族的存亡繼接蠃得了時間,使得漢朝能夠休養生息,最終雄起,打得匈奴潰滅!而她們為漢族作出的犧牲,誰人可知?
歷史沒有忘記她們,蔡皇后身為女人,深深同情她們的遭遇,著人考證了各個和親女子的名字、生卒、封號的資料,迎她們靈位入先賢祠的一個分祠,舉辦(迷信)儀式,收她們香魂入祠,使得她們得還故鄉,魂魄有依!
這個分祠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明妃王昭君!
皇后作出這個決定,大家都明白皇后身為女人,當然同情那些不幸女子的遭遇。當時有人反對,認為女人不可入先賢祠,皇后傷感地道:“誰家沒有兒女,當自己的女兒要遠嫁外域,更夾在夫家與孃家之間的爭戰中,她們心中的痛苦,本宮幾乎是感同身受!她們為漢朝作出的犧牲,誰能否認?”
和親女子確實為漢族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當時漢高祖劉邦統一中國,出巡的馬隊,居然找不到同色的馬以供差遣,大臣駕車上朝,用的是牛車,而匈奴夾四十萬騎兵進犯,人強馬又壯,只有和親,才給中國帶來一定的安定,才有後面的“文景之治”的積累,到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