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
晉王宮。
晉王李繼義走到窗前,望著枝頭的嫩芽,淡淡的說道:“冬去春來,萬物復甦,時機已到!”
他轉身下令,讓所有大臣前往承乾殿。
承乾殿內,李繼義端坐於王座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一眾大臣,沉聲道:“諸位,目前春回大地,正是我軍東出的時機。此次出兵,並非為了拿下河北之地,旨在一舉擊破魏軍精銳,徹底改變大晉與魏國的攻守之勢。眾卿有何良策?”
李繼義話音剛落,殿內的大臣就紛紛議論起來。
片刻後,中書令蓋吉上前一步,拱手行禮,朗聲道:“王上,微臣以為,此次東出可以兵分三路。一路從草原迂迴,召集大晉的附屬部族,對幽州、遼東等地發起進攻;一路由井徑道進發,出其不意的猛攻固平關;最後一路,從潞州出發,直擊河北。“
“前兩路為佯攻,迷惑敵軍,最後一路為主力。”
李繼義聽完,微微皺眉,思忖片刻後,說道:“井徑道地勢險峻,大軍難行,固平關,遼州軍防禦嚴密,易守難攻。我軍如果從此處進攻,恐怕損失不小。依孤之見,就取草原,潞州兩路。”
“王上聖明!”蓋吉讚道。
李繼義接著問道:“諸位,不知我軍應當在何地與魏軍展開最終的決戰?”
忠義軍都督史敬思抱拳回道:“王上,洺州地勢開闊,利於騎兵衝殺,末將認為,可在洺州與魏軍展開決戰。”
樞密使馮哲搖了搖頭,上前說道:“王上,洺州距魏國太近,魏軍補給迅速,援軍轉瞬即至。”
“依臣之見,不若在趙州與魏軍決戰,此地遠離魏國腹心,魏軍北上,需穿越遼州節度府屬地,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於我軍有利。且此地一馬平川,同樣利於騎兵衝鋒。”
李繼義轉頭看向其他大臣,詢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蓋吉說道:“臣附議!”
其餘大臣也紛紛同意馮哲所言。
見此,李繼義權衡再三,最終敲定在趙州決戰。
地點暫定在柏鄉縣。
會後,李繼義身著素服,步入太廟。
大殿內,香菸嫋嫋,他虔誠地跪在李國昌牌位前,眼中淚光閃爍:“父王在上,孩兒即將東出,此去必傾盡全力,踏破魏軍,為父報仇雪恨。望父王在天之靈,護佑孩兒旗開得勝。”
言罷,重重叩首,起身決然離去。
正月十六日,李繼義命康俊君率領一萬精銳騎兵北上,在雲中城一帶集結大軍。
康俊君接到命令後,風馳電掣般奔赴草原。
正月二十一日,他在雲中城召集各部騎兵。
僅僅五天時間,就聚集了三萬草原騎兵,匯合一萬晉軍,總計四萬大軍。
卯月初一,他率領四萬鐵騎,如滾滾洪流般湧向幽州、薊州、平洲等地。
馬蹄踏處,煙塵蔽日。
不過,李繼義給他的命令並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牽制住遼州節度府的大軍。
所以,康俊君抵達遼東後,就下令三萬草原騎兵南下“打草谷”,一切所獲,只用上交三成就行。
這些部落騎兵,聽聞還有此等好事,於是“嗷嗷”大叫的湧向南方。
太原城這邊,李繼義開始秘密抽調全國精銳向著潞州城集結。
他知道此戰關乎晉國興衰。
於是,不僅將全國精銳盡皆匯聚於此,還大肆籌集糧草。
潞州城的糧草輜重堆積如山。
為確保萬無一失,李繼義還派出大批探子潛入趙州,繪製詳盡地形圖,每一條河流、每一處山谷都瞭然於心。
同時,精選小股精銳,喬裝改扮,潛入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