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中原大地,暑氣如潮。
汴梁城的街巷裡,悶熱的風裹挾著不安與焦躁,肆意流淌。
百姓們成群,聚在街角巷尾,低聲議論著前線傳來的訊息。
雖然魏國朝廷嚴厲封鎖這些訊息,但百姓們還是透過自己的手段得知了隻言片語。
十幾萬魏軍精銳盡失,兩員大將戰死,一位下落不明。
唐國的兩路大軍,正氣勢洶洶地朝著汴梁城逼近。
城門口處,魏軍士兵們神色凝重,盔甲在烈日下泛著刺目的光。
他們手持長槍,目光警惕地掃視著每一個進城的人,嚴查細問,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
往日的喧鬧與隨意被緊張的氣氛所取代,每一個動作都透著如臨大敵的意味。
只是他們臉上的神色,卻透露出了深深的疲憊與絕望。
他們知道,以如今城中的兵力,很難抵擋唐軍即將到來的進攻。
所以,大魏完了。
城牆上,巡邏計程車兵腳步匆匆,汗水溼透了衣衫,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時不時望向遠方,眼神中充滿了對唐軍來襲的擔憂。
城內的街道上,百姓們行色匆匆,臉上滿是惶惶之色。
平日裡熱鬧的集市,如今也少了幾分喧囂。
攤位上的貨物雖依舊擺放整齊,卻少有人問津。
賣菜的大娘,望著無人光顧的攤位,暗自嘆氣;賣布的夥計,百無聊賴地坐在店門口,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
鄉紳世家的府邸內,氣氛凝重壓抑。
族中長輩們圍坐一堂,眉頭緊鎖,商討著應對之策。
有人主張舉家南遷,提前逃往唐國,暫避風頭,等戰事結束了,再回來。
有人則認為應囤積糧草,緊閉府門,靜觀其變。
爭論聲此起彼伏,卻始終沒有一個定論。
官員們在衙門內,也是一片慌亂。
往日的威嚴與從容不復存在,有人在屋內來回踱步,嘴裡唸叨著如何向百姓交代;有人則在翻閱公文,試圖尋找一絲轉機。
往日的推諉扯皮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未知命運的恐懼與迷茫。
皇宮深處,李榮澤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
前線的戰敗讓他方寸大亂,吃不下飯,喝不好水,連覺也睡不安穩。
看著滿桌的珍饈佳餚,他卻毫無胃口,心中被無盡的焦慮填滿。
趙公公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勸道:“陛下,龍體為重啊。這天下還等著您來主持大局,您要是垮了,這魏國可怎麼辦呢?您多少吃點,才有精力應對眼前的困境吶。”
李榮澤內心苦笑一聲:天下,這哪裡還有大魏的天下。這天下,即將變成那軍戶之子的天下了。
他心煩意亂地擺擺手,說道:“宣鄧淵、劉振等幾位大臣入宮。”
“遵旨!”趙公公無奈,帶著急忙太監出宮傳旨。
片刻後,鄧淵等人神色匆匆地來到御書房。
李榮澤急切地問道:“唐軍現在到哪裡了?”
崔束上前一步,躬身回道:“陛下,西面的唐軍被阻攔在了虎牢關,但東南方向的唐軍已經打到杞縣了。”
李榮澤聞言,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聲音不自覺地提高,問道:“諸位愛卿,現在該怎麼辦?”
鄧淵拖著老邁的身軀,艱難地起身,顫聲道:“陛下,當務之急是穩定汴梁的人心,讓百姓們看到咱們堅守的決心。然後籌備軍備,抵禦即將到來的唐軍進攻。”
李榮澤聽後,眉頭皺得更緊,心中暗自思忖:這不過是尋常之策,哪能解我燃眉之急?
他滿心失望,轉頭看向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