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5部分

八十多萬畝,連半成(5016)都不到。其餘的田地,部屬於免稅的行列。

難怪崇禎會大叫沒錢,所有的賦稅,部落入私人的腰包了。要是全部的田地都納稅的話,單單是淮安府的賦稅,每年就有幾十萬兩白銀,足夠支撐宣府、大同兩個軍鎮的日常開支了。不知道崇禎皇帝知不知道這些資料,要是知道了,又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兩千多萬畝的田地啊,張準感覺自己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老實說,現在的他,很需要銀子,非常需要銀子,特別需要銀子。這淮安府如此的富饒,張準既然盯上了,那是絕對不肯鬆手了。不過,想個什麼法子,先撈到一筆錢,還需要盤算一下。

沉吟片刻以後,張準緩緩的說道:“今天的水災嚴重嗎?”

劉安老老實實的回答:“挺嚴重的,邳州、宿遷一帶,都有大量的田地被淹,有五六萬人受影響。”

張准將資料放下來,不動聲色的問道:

“淮安府田地最多的人是誰?”

劉安頓時感覺自己的脊樑骨後面,有點涼颼颼的。張準這麼問,肯定是有目的的。什麼目的?當然不會是什麼好事了。

但是,面對張準的屠刀,他還真的是不敢不說。遲疑片刻以後,劉安從衣袖裡掏出另外一份資料,送到張準的手上,低聲的說道:

“大人請看。”

張準滿意的點點頭,對他的乖順,還算是滿意。他將資料開啟,發現上面的記錄,的確非常的翔實。看來,這位劉安知府,對淮安府的情況,掌握得還是很清楚的。

根據劉安的統計,淮安府最大的三家地主,分別是劉漢達、張大寶、林樹恩。這三家大地主的田地,都在五萬畝以上,劉漢達一家甚至超過十萬畝,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了。其餘的各個地主,多的有幾萬畝,少的也有上千畝。劉安羅列的,只是千畝以上的,至於幾百畝的,那就更多了。

初看這些名字,沒有什麼特別的,好像都是陌生人,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在這些陌生名字的背後,可是隱藏著無數的秘密。這些大地主,可都全部是淮安府本地的豪強,豢養的家丁打手,都是相當多的,平時官府根本部不敢得罪的。一般的百姓,更加不敢得罪他們。

在這三個豪強裡面,最飛揚跋扈的,顯然就是劉漢達。劉漢達的田產,都在沭陽一帶。

在沭陽縣,所有的良田,都是他劉家的。他劉家的勢力,甚至超越了縣府衙門。劉漢達的一句話,要比縣令大人的話厲害多了。基本上,劉家在當地,就是法律。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劉漢達豢養了一支幾百入的家丁隊伍,裝備精良,甚至裝備了火槍。因為這個緣故,幾乎所有人對這個劉漢達的行為,都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哪怕是楊一鵬和曹文衡也是如此。因為,這個劉漢達,每年都要捐獻一萬兩銀子,給兩大總督衙門裝點門面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和朝廷中的各位高官,還有南京的官員,關係都十分的密切。好像前首輔張居正、前首輔申時行、前首輔周延儒、前首輔溫體仁、當今首輔劉宇亮等人,在淮安府都有自己的勢力。比如說,這個劉漢達,就是溫體仁的表親。有溫體仁的照拂,劉漢達自然是無法無天了。

張準放下名單,面色冷峻的說道:“今年治理河道的銀子,發下來沒有?”

劉安心想,這個你應該問曹文衡啊,怎麼來問我暱?但是,他不敢質問張準,只好委婉的說道:“往年士紳們都有捐獻的,一年大概有三四萬兩的樣子。今年的捐獻數字,還沒有派發下去。”

張準搖頭說道:“三四萬兩,頂個屁用。”

劉安心想,你說得輕巧,那可是別人捐獻的。我這個知府,不知道得多大的面子,一年才能籌集到三四萬兩。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