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不適合公開傳授,很考人啊!同時,張準這邊,需要什麼樣的醫術才能滿足需要?總不能將所有的醫術,都一股腦兒的傳授過去吧?那得傳授到猴年馬月啊?
此外,培訓醫術的過程,也要重新設計。以前的學醫,都是一輩子的,無論是跟著父親還是跟著師傅學醫,都是一直跟著學的。這個過程,最少也是十多年。現在,張準要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培訓出一批懂得醫術的人員來,當真是要求太高了。
“當面說吧!”
張準皺皺眉頭,決定這個問題還是當面說比較好。
後勤司送來的公文,主要是關於後勤輜重隊的建立問題。以前,張準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在靈山衛和鰲山衛作戰,是不需要考慮後勤運輸問題的。偶爾出海作戰,後勤運輸也有船隊解決。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張準控制地盤區域的擴大,必須建立專業的輜重隊了。
後勤司目前使用的運輸工具,主要是獨輪車。一般的獨輪車,運輸的重量大概是兩石左右根據張準的建議,後勤司將獨輪車做了改進,可以走更復雜的道路。但是,很明顯,獨輪車不適應日益發展的戰鬥需要。
比如說,這次騎兵作戰,從青州城到戰場,大概是兩百多里。要是獨輪車的話,要走兩天。一輛獨輪車,運輸兩石的物資,只能支撐十個騎兵大約五天的需要。一千騎兵,五天的物資,至少需要一百輛獨輪車來回不斷的搬運。
一百輛的獨輪車,看起來不是很多。因為,它負責支援的戰鬥部隊,只有區區的一千人。要是戰鬥部隊增加到一萬人,就要一千輛的獨輪車。此外,運輸是有危險的。換言之,就是運輸隊必須配備護衛力量。這樣一來,就比較複雜了。因此,組建專業的運輸營勢在必行。
明軍是有專業的運輸營的,編制包括將官1人,中軍1人;軍車兵30人;雜役兵車炮兵全營共裝備火器:車載佛郎0門(每門3人,其實就是大口徑的火槍);鳥銃銃手車輛畜力:輜重車駕車用牛
雜項工具旗幟、響器二套;繩樁96條;拒馬槍火兵尖擔火鐮燈籠鐵楸鐵撅鐮刀斧頭鑿子鍘刀糧秣輜重黑豆淇子鬥;炒麵鬥。鑼鍋鐵鍋水袋水桶
這樣的運輸營,全營一次運載軍需物資量可供一萬人三日之用。顯然,如此龐大的運輸營,虎賁軍是承受不起的。必須有更科學的編制,有更加先進的運輸工具。但是,有什麼更好的運輸工具,還要大家集思廣益。張準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
四輪馬車之類的,在萊州府的地形上,不是很適合。再說,製造四輪馬車需要的工藝,張準也不懂。此外,對於軸承,還有橡膠車輪,張準同樣是沒有什麼瞭解。其實,橡膠真的是好東西。要是有橡膠車輪的話,獨輪車的運輸能力,還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遺憾的是,橡膠在遙遠的東南亞,目前還不容易大量搞到啊!
相對陸路運輸而言,無論是河運還是海運,成本都要低得多,速度也要快得多。沈凌菲的一艘大船,能裝載三千石的糧食,相當於一千五百輛的獨輪車。最常見的三號福船,運輸量也超過一千石,相當於五百輛的獨輪車。看來,以後虎賁軍的戰鬥,還是要大力依靠河運和海運了。
【關於後勤運輸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書評區發帖,給我建議。獎勵鑽石,獎勵分數,謝謝!】
文字功夫耗費了張準好多的時間,不知不覺間,已經是傍晚了。快要吃晚飯的時候,孫維娜回來了。她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也不是和董淑嫣回來。她回來的時候,身後還跟著十七個人。他們的衣衫很襤褸,顯得非常的憔悴。不少人的身上,都有深深淺淺的傷痕。看他們的膚色,應該是水手無疑。
孫維娜和董淑嫣去轉了一圈,居然帶回來一群的水手?張準當真是好奇非常。這兩個女人到底是在搞什麼東東?難道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