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知曉的訊息。
就在生出另一個界空時,就在原來觀想的那處天地之內,有一股幽深意念稍閃即逝,雖只一瞬,竟是令他們也無來由的生出畏凜之感。
蘆華道人等人認為,這正是通向渾天的徵兆,所以由此而往,當是正途!
而另一邊則執相反意見,認為要避開這裡,這正是雙方最早爭執來源。
豐闡道人許是曾看過什麼往昔記載,他認為通往渾天的途中有一個不知名的存在,過往之所以無有同道能去得那裡,正是被其阻礙之故,現在這一道意念顯然就是針對他們而來的。
他因為心中忌憚,所以不願再繼續下去,並以不願爭吵為藉口,中退了出來。但是顯然,這一位並不是就此與一眾人等真正斷了往來,後面還有不少與蘆華道人交流的記述。
可寫到這些事時,滿篇就充斥了許多模糊不明的言語。
張衍心下推測,後面這些言語很可能是這位豐闡道人刻意寫成這般模樣的。
從豐闡道人的角度出發,那等存若不是來直接干涉他們,那麼其或許會用另一種方式,譬如把天地之內所有的認知乃至未來進行篡改。這就如同他現在能改變某些同輩的識憶一般,所以記載言語若是模糊一些,並不直接指向真正答案,反而能夠得以保全。
只是他卻認為,假設真有這麼一個存在,那顯然也是有其限礙的,否則直接改變豐闡道人或者是他自己便好,那洞府之中也就不會留下這些,他今日也不會來查證了。
當然,他人所言畢竟是他人所言,他也不會完全相信。
這位豐闡道人從道行法力來說還不見得比他高明,只是或許接觸到了一些他不曾接觸到的東西,以其認知所得出的見解,未必一定是正確的,或許也有曲解和放大的可能。
不過他也看得出來,豐闡道人雖是心存畏懼退了出來,可留下了這些言語給後來人觀看,或許其自身也有些不甘願。
在看完了這些內容之後,他想了一想,正要把此物收起,忽然心中一動,把玉軸正面翻過,見後面又緩緩顯露出來一行字跡。
第二百五十七章 查辨玄途問真由
張衍目註上去,見是上面第一行也就短短十來字,上寫:“百載無音訊,某日友來書,言欲渡。”
他心中微微一動,那正文裡主要涉及前面如何觀想渡界,以前雙方爭執源頭,還有豐闡道人自家猜測,只是遺憾的是,上面沒有寫後來之事,而這裡分明就是說及於此了。
這行字只是浮現片刻,便倏爾隱去。緊接著,第二行字又浮現出來。
“吾心憂,去書勸緩行。”
“友回言:‘見通途,幸甚,速來’。”
張衍看到這一行字時,不知怎得,就是無端覺得有一絲不妥,本待再往下看,可是等了許久,下面再無任何文字顯現,顯然記錄就到此為止。
他考慮了一下,很可能豐闡道人收得書信,心中權衡下來,還是決定去往那裡,而後來之事,恐怕就是這些人俱是消失無蹤了。
所以從此看來,這位豐闡或許也未能脫身此事,最終還是陷了進去。
他這時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這位未知存在,會否就是那位萬闕道人?
此念隨即就被否了。
雖然萬闕道人實力足夠,看所過去作為也是最為可疑,甚至還有能力改換同輩識憶認知,可其反而是最不可能的,因為其若是從那兩處界空中出來的,那也不必找蘆華上尊問過殘界所在了,直接遁行回去便好。
如無意外,此人當是過往某位窺知真相的人道元尊,只是與蘆華上尊等人以往有過交集。
他將手中這一卷玉軸又再反覆看幾遍,因為豐闡道人等人是在紀曆輪轉之前消失的,而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