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足以武裝三萬人的兵器還能運去哪了?肯定是運到冀幽邊境上來了。至於那些進進出出的人群,顯然是袁紹使出的障眼法。他不想讓公孫瓚查知自己增兵,這才想出這麼個點子。為免行蹤暴露,袁紹讓士卒穿上了便服,化整為零趕赴廣陽。待到了廣陽再搖身一變變成三萬雄師,給他來個出其不意。
對此,公孫瓚並不在意。眼下的廣陽被他守的固若金湯,城內錢糧、弓矢等項都是今歲欒奕送來的,充足的很。莫說袁紹只添三萬大軍,就是再加六萬他也不怕。
然而,正當公孫瓚為自己佈置下的堅固防禦體系而自得滿滿的時候,一則噩耗從北方傳來。
“你說什麼?右北平被袁紹大軍團團包圍,不日即將淪陷。”
為了抵禦袁紹北上,公孫瓚幾乎把所有兵馬都壓在了幽冀邊境上,右北平、漁陽、涿郡、代郡、上谷郡兵力嚴重不足。更笨抵禦不住大軍入侵。
所以在得到右北平被圍的訊息後,公孫瓚又驚又怒,竟揪著信使的衣領將他提了起來。
“確實如此!”信使嚇得不輕,哆哆嗦嗦道:“主公饒命,主公饒命啊!”
“哎!”公孫瓚一把將信使丟在地上。怒問:“袁紹大軍從哪裡來的,怎麼越過廣陽跑到右北平去了?”
“回主公。袁紹的兵馬不是從南邊來的,而是北邊。”
“北邊?你是說?”公孫瓚驚問。
“沒錯。他們是從塞外過來的。”
“塞外?”公孫瓚瞬間想起數日前,幽州聖母教會送來的那份諜報。他衝到桌邊,翻了許久才從一本書下將其找尋出來,細細一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當時怎麼就沒想到呢?”
原來,那批從鄴城軍械庫消失的軍械並沒有送到冀幽邊境上來,而是分批次運到了幷州最北側的五原郡。隨後,一批批化整為零走出冀州,又在五原化零為整,換上軍裝,延塞外草原一路東向,最終抵達幽州北部。
公孫瓚終於看破其中內情,可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此時領悟已是為時已晚,幽州北部危及重重。
339後院起火
眼見後方老巢遭襲,公孫瓚不敢再跟袁紹在幽州邊境對峙,只得丟下自己精心塑造的廣陽防線迴轉右北平支援。
可是,馳援的路途剛剛走了一半,探馬傳來軍報,說:袁紹竟與塞外胡人鮮于輔、劉和兵勾結,聯合扣關。帳下大將文丑與軍師戲志才領一萬精兵攻下了右北平,大將張郃領五千袁卒及部分塞外召集的胡兵奪下代郡,大將高覽亦領兵五千攻佔上谷郡。上將麴義領餘下萬餘人將幽州州治,公孫瓚的大本營——漁陽團團包圍,攻勢甚猛。
一聽這話,公孫瓚險些兩眼一黑昏厥過去。二話不說,領著大軍星夜趕路馳援漁陽。可到了漁陽城下卻見焦煙未歇的漁陽城頭,黑色“公孫”大旗已然消失,換上了棕色的“袁”字大旗。
“袁本初,我與你勢不兩立!”怒吼一陣卸去心中怒火。公孫瓚知道,身後的袁紹追兵將至,漁陽是呆不下去了。
只得調轉方向,轉投易京。抵達易京後,公孫瓚目視一眼縫在屏風上的地圖。幽州四境,到處都是袁軍,竟將他圍在了幽州的中央。
公孫瓚進不得退不得,局面十分不利。他曾想過遠遁他方,卻聽幽州長史關靖勸諫曰:“將軍接連敗績,手下將士士氣大跌,多有離心之意。他們之所以仍願追隨,皆因本籍幽州,念及故鄉父老,不忍背將軍而走。倘若將軍此時拋卻易京,幽州境內便再無一箭之地,成了喪假職權。流落荒野,還談什麼成就大事業。屆時可就真的離心離德,兵將四散了。”
公孫瓚問計曰:“以士起(關靖字)之見為今之計該當若何。”
“內築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