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箏抿唇笑了。
蕭嫻瞧出她眼裡的打趣神色,撇著嘴,道:“府裡也不缺那點兒藥酒。”
翌日上午,謝箏跟著陸毓衍剛到了藥鋪裡,稍稍坐了會兒,就見一頂轎子落在了鋪子門口。
樓梯上傳來腳步聲,松煙在外頭稟道:“爺、姑娘,於嬤嬤到了。”
因著出宮,於嬤嬤的衣著與在宮裡時不同,她問了安,道:“昨日接了公子的帖子,也是巧了,今兒個娘娘讓奴婢出宮去添些香油,便過來了。”
“辛苦嬤嬤了,”陸毓衍道,“有一張畫像,想請嬤嬤看看。”
這是依著謝箏的記憶畫下來的王氏。
若王氏是眼線,她擔當的是與狄水杜彼此制衡的角色,定然頗得公主信賴。
只要是長安公主身邊的人手,都是有數的,以此去打聽,大抵能有些收穫,怕的是轉了幾道彎,走了誰誰誰的路子,那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好尋出da an來。
永正二十二年,公主下嫁的那一年,她身邊信賴的人手,全是宮裡人。
於嬤嬤在宮裡伺候多年,對長安公主身邊的人,多少能有些眼熟。
“這是她如今的樣子了。”陸毓衍道,“今年三十出頭,祖籍山西,個頭與阿黛差不多。”
於嬤嬤仔細看著畫像,皺著眉頭,道:“公子讓奴婢來認,這一位是進過宮的?”
“不曉得是不是長安公主身邊的。”陸毓衍答道。
提起公主,於嬤嬤的眼睛一亮,指尖點著畫卷,點頭道:“橙玉,是了,是橙玉,這畫像上比奴婢印象裡稍稍圓潤了些,這才沒想起來,既然是公主身邊的,那就是她了。伺候公主的宮女當中,只有橙玉是山西人,她以前很瘦的,如今是嫁了人了吧?怕是嫁了人就胖了。”
“橙玉?”陸毓衍重複著這個名字,道,“有關她的事情,嬤嬤記得多少?”
於嬤嬤搖了搖頭,笑容訕訕的:“公子,您知道的,從前娘娘不得寵的。”
陸培靜是永正十一年進宮的,那一年她十五歲。
後宮美人數不甚數,世家出身的陸培靜在其中也不過是普通的嬪妃一個,哪怕是有傅皇后關照著,她也沒有受到聖上親睞。
還不到一年,傅皇后病故,陸培靜在宮裡的日子越發沉寂。
直到永正二十二年,二十過半的陸培靜才入了聖上的眼,她的身上,一年比一年有傅皇后的影子,也一年比一年更得聖心。
而那一年,正巧是長安公主下嫁林勉清、搬入公主府的那年。
長安公主在宮裡時,陸培靜不得寵,她與淑妃的關係普通,也不會去接觸公主身邊的人。
於嬤嬤也不會各宮各院地去走動,只是一個眼熟罷了。
回憶良久,於嬤嬤才遲疑著開了口:“只一樁,橙玉是在公主出閣前夕,突然離宮的,很叫人意外。”
公主下嫁,公主府的人手皆是宮裡跟過去的。
在那個當口上,突然離宮,的確是一樁稀罕事。
哪怕是公主往後不要她伺候了,也該在大禮之後,再放出宮去,斷斷沒有提前離宮的道理。
而偏偏,橙玉出宮了。
也正是因此,於嬤嬤才會記得。
“當時的說法是,公主挑中了駙馬,歡歡喜喜的,聽聞橙玉在老家也有個情投意合之人,就將心比心,不耽擱橙玉,給她添了妝,讓她回老家嫁人去了,”於嬤嬤道,“宮裡人私底下嘴巴多,有宮女羨慕的,說公主仁善,也有反過來說些不好聽的,這才傳開了些。”
謝箏聽了,暗暗想,若王氏就是橙玉,那這回鄉嫁人就是託詞了,實則是讓她盯著狄水杜,開起了裕成莊。
沿著這個思路去想,再回憶昨日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