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頁

雖然都是小官,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升官了麼長子楊盛今年才二十八,虛歲二十九,說實話不到三十而立的年紀,人在洛陽,不能靠著家裡,能如此已經很好了。

世人只能看到那些穿紅著紫的大官,卻沒有想到那樣的官員能有幾個。

楊家一家隨著韋青來到了城東一座裡坊——說是裡坊,其實如今的裡坊都是老黃曆了,裡坊的牆都拆了去了,原來臨著裡坊牆居住的人家,無不是將臨牆的一面改成臨街店鋪。哪怕自己不做生意,也能租給商戶,這比普通房屋的租金要貴。

繞過幾條街巷,最後來到了一處鬧中取靜的所在。這裡雖則外面就是大街,但巷子很長,走到巷子深處之後,外頭的喧囂聲就聽不太到了。

一扇黑漆門,韋青上前叫門,立刻就有一小廝過來開門了。

韋青叫道:「還愣著做什麼,老爺夫人,還有公子、小娘子他們都來了!」

此時楊宜君才下了車,隨家人們一起走進了自家大哥在洛陽的這處居所。到了院中,摘下帷帽看了看,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小』這座自家大哥一家居住的房子,比在播州時她一個人住的院子還要小些。

房子也有幾間,就是前後院子太緊湊了——只有一個前院,後面就直接靠著鄰舍家了。而前院也不大,夾在正房與廂房間,鋪著青磚,只見縫插針地種了兩棵樹、幾株花。

這下他們一行人有三十上下,呼啦啦湧進來,竟然沒處下腳。只能讓搬了行李進來後,一半人在外頭呆著。

楊盛與妻子韋氏聽到動靜,立刻就出來了,領著兒女拜見父親母親,然後就是兄弟姐妹們之間互相見過。

楊宜君做姑姑的,還給侄兒侄女送了見面禮。

楊盛和韋氏如今有一兒一女,女兒七歲,兒子才兩歲。

一家人見面敘話,說了一會兒之後,楊盛就告訴楊段和周氏:「大姐與妹夫如今並不在城中,而是在下頭縣裡妹夫如今在下頭縣裡做著縣丞——如今爹孃來了,我去信告知,到時便能見到了。」

周氏也有幾年沒見大女兒了,聽說團員之事,只笑著說『好』。

只不過說笑了半日之後,家中擺飯,周氏見一家人吃飯都有些擁擠的樣子。就問道:「這洛陽居大不易啊早先來信叫你們父親幫著相看宅子,看的如何了?」

來到一個新地方,最先要解決的當然是住的問題。周氏和楊段寫信告知長子,他們要來時,就說了讓他們幫著看房子的事。他們也猜到了,長子這邊會沒地方住。不過就算猜到了,也沒想到長子一家住的這樣侷促。

楊盛聽母親提到這一茬,也是苦笑:「母親說的是,可不是居大不易麼母親瞧兒子這住處,只覺得逼仄,卻不知,就是這樣一住處,也不是自家的,而是賃來的屋子。這樣一處屋子,一月需房資八貫,兒子也想買下。可一問價,房主至少要九百貫,這如何能成呢?」

買房子一次的花費會比較多,但一次花費,今後就享福了。多了一處保值資產之餘,每月也少了一筆固定開銷麼。

周氏也驚訝於洛陽的房價,但還是嗔怪地看了兒子一眼:「既是如此,你就該去信家裡,叫家裡送錢來,買下房屋才是。如今一月費去八貫,你一月俸祿又有多少?日子該如何過?」

「兒子都近而立之年了,成家立業,有子有女了。平日不能奉養爹孃已經愧疚的很了,如何好再問家中,麻煩爹孃」楊盛確實是這樣想的。但這也和他們一家在洛陽的生活沒有苦到那份上有關,不然肯定還是要向家中求救的。

楊盛如今是從七品的大理正,一個月是十千,也是十貫得到俸祿。而除了俸祿之外,每月還發祿粟兩石——至於其他布帛、茶、酒、薪炭、鹽、馬料等實物福利,以及僱傭僕役的衣糧補貼,那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