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下反應,得到硝基甲苯,再用普通硝硫混酸二次硝化,得到二硝基甲苯,最後用發煙硝硫混酸在高溫下再一次硝化,透過三次硝化,得到三硝基甲苯。
這種玩意兒與震動就爆炸的硝化甘油不同,它可以抗摩擦與震動,就算是被錘擊也不會發生爆炸,加工和運輸都相對安全得多。而且它還有一個好處,發熱低,每公斤三硝基甲苯爆炸後發出的熱量比同等質量的脂肪燃燒後放出的熱量還低,不過它比脂肪燃燒釋放能量的速度要快無數倍。
這也就是說,用三硝基甲苯當發射藥,威力與一般黃火藥相差無幾,發熱卻低得多,一門火炮用一般黃火藥可以連發三炮的話,用三硝基甲苯發射,能多發射幾炮都不用擔心炮膛過熱,所以三硝基甲苯可以稱得上是最好的炸藥。
不過,三硝基甲苯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生產成本太高,甲苯是由苯經過多道工序製取的,而硝酸還要由氨水來製取,不管是苯還是氨水,在煉焦的廢液中都存在少量,要想大量生產三硝基甲苯,就得從廢液中提取出大量的氨水和苯,這也是萬磊嚮明朝索要煉焦廢液的原因。
由於三硝基甲苯生產成本高,不可能單一使用,而是把它與硝化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新增一些穩定劑,這樣更加經濟實用。
除了用來當發射藥之外,還可以用來當爆破用的炸藥,在開礦與開路等工程專案上,由它配置出來的雷管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它也可以用來配置炸藥包,只要運到敵方城牆之下點燃,再厚實的城牆也是一炸就塌,這簡直就是開山打洞攻城拔寨的利器。
好東西,萬磊當然多多地要,因為他已經計劃好了,過年開春之後,就對朝鮮用兵,一舉將佔據朝鮮的十幾萬倭軍幹掉,把朝鮮納入到統治之中。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北平軍軍委開了幾次會議,並積極調配軍力前往鴨綠江前線備戰。
當然,挑起戰爭這種事萬磊是不會明著乾的,他會想辦法讓倭軍先開火,然後名正言順地自衛反擊,一舉反擊到殺光朝鮮境內的倭人為止,讓世人都看到,北平軍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挑釁北平軍就是死路一條。
“此次入朝作戰,由第二集團軍為主力,第三集團軍為側應,由趙司令為主帥,李司令為副帥,希望你們雙方能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將朝鮮半島佔領下來。”年末軍事會議上,萬磊就安排了第二年的軍事計劃。
現在北平軍有四位司令,陸軍三名,海軍一名,而第一司令周天壽要負責蒙古戰場,無法脫身,萬磊只能把第二集團軍主力和第三集團軍半部共五萬人調到遼東,留在北平行省駐守的只有兩萬人。
為了避免發生變故,所以要求速戰速決,以閃擊戰的方式突擊倭軍,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倭軍,在明朝還未來得及反應之前,就結束戰鬥,並調兵回防北平,同時準備新一輪的對明戰役。
“現在倭軍主力主要集中在鴨綠江沿岸,我認為,當出動海軍,運三萬軍力入朝充為內應,與西路軍一起,內外夾擊,以起到最大功效。”李國保建議。
“這個建議很好,只是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只怕會有危險。我認為,入朝一路軍當沿海岸線作戰,以方便海軍運送給養。而西路軍則由西北向東南方推進,擠壓倭軍,不讓倭軍有逃竄的可能。”趙全節道。
“所謂圍師必闕,逼得太急,倭軍會狗急跳牆,這反而不利。”萬磊擺擺手,又道:“入朝作戰,最開始時是以消減倭軍主力為主,在作戰的時候,儘量追求擊傷,而不是擊殺,以此消耗其戰力,再將其分割包圍,使之首尾不顧,再各個擊破。”
萬磊頓了頓,又道:“不要擔心部分倭軍逃入山林中充當游擊隊,就怕他們不逃。因為我們此戰是消滅潛在威脅,短時間內並沒有向朝鮮移民的打算,幾個流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