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正是如此,方士謙在這個時候提出反攻臺北。

這也是不得已之舉,因為方士謙知道陳必時會反對這個提議並且拿出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反對意見小高層也不可能完全忽視陳必時的意見。自然不會讓他去取代陳必時。搞到最後必然是分工合作。

一個負責守住現在的戰

方士謙料得非常準確。結果與他預料的幾乎絲毫不差。

更重要的是。方士謙為自己留足了後路,即在走馬上任之前,不但讓上面同意在派遣二十軍的基礎上、將早些年一直部署在福建地區的四十一軍派過來,還讓高層答應將鎮守遼東半島、主要應對朝鮮半島的三十九軍派往前線。

只不過,方士謙算漏了一點,即三十九軍過不了臺灣海峽。

在去臺島的路上,方士謙才真正明白了陳必時為什麼要以守代攻。雖然一百多公里寬的臺灣海峽早已算不上天塹,甚至連快艇都擋不住,但是這條“大水溝”仍然給軍事行動帶來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物資送不上去,重灌備送不上去,人員送不上去,什麼都是白搭。

十多天裡,方士謙一直在忙著做一件事情:把二十軍與四十一軍的重灌備送過去。

這一部署的原因很簡單:二十軍與四十一軍的所有重灌備加起來也只有三十九軍的三分之二,兩個軍後勤需求的總和大概只有三十九軍的八成。但是兩咋。軍的綜合戰鬥力並不比三十九軍差,特別是在裝甲力量難以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擅長在南方水網地區作戰的四十一軍就比三十九軍更適合登陸臺島。

落實到細節處,問題就更加明顯了。

拿運送坦克來說,因為羽式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超過五十噸,即便減重。也在五十噸以上,而咕式主戰坦克在減重之後不到四十五噸,因此能夠運送咕式主戰坦克的快艇與快速渡輪比能夠運送羽式的多出了近兩倍!

三十九軍上不了臺,恐怕是方博輝最失算的地方。

在他看來,如果能夠把三十九軍派上去替換五十四軍,再加上四十一軍與二十軍,打下臺北的把握並不下。

沒有三十九軍,就沒有突擊力量,打下臺北的難度徒然提高了不少。

問題是,方士謙已成騎虎,要是他敢實話實說,不但會失去超越陳必時的機會,連之前的位置都保不住,還會顏面盡失。

說得難聽點,就是晚節不保。

對於一個服役了快半個世紀的老將來說。“晚節不保”恐怕是最大的災難。

為了面子,方士謙連死都不怕,還會在乎別的嗎?

沒有回頭路可走,也就只能孤注一擲。

問題是。到了九月份。給方士謙孤注一擲的機會都不毒了。

九月二日,日軍第十師抵臺。僅僅一天之後。美軍第三步兵師就到達了基隆港。雖然受基礎設施限制,這兩支新增部隊都無法立即投入戰鬥。光是物資轉運與部隊部署就得花上好幾天,但是局勢再明顯不過了,如果方士謙再拖下去,等到美日聯軍發起進攻,他的攻擊部隊就將交給陳必時。

拖到九月六日,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日聯軍將在未來四十八時內發起進攻。

最明顯的跡象就是美軍開始加強前沿部署,並且增加了戰術偵察力度,以往每天只有幾架無人偵察機出現在楊梅鎮上空,到了九月六日白天,這咋。數量增加到了十幾架。而且監視範圍擴大了好幾倍。

如果不打算進攻,美軍有必耍提高偵察力度嗎?

日軍的部署也不含糊,第十師沒有留在宜蘭,而是沿著第七師開闢出來的大漢溪進軍線路。正在向石門水庫東邊的復興鄉集結。

按照陳必時的判斷,美日聯軍將齊頭並進,美軍在沿海平原上進攻。日軍在山區進攻。